求200字历史名人小故事
1、司马光,宋朝名臣,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他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二十岁便考取进士。为官期间,他保持清廉,工作之余,坚持读书,立志编写一部通志以供世人借鉴。他发明了一种名为“警枕”的圆木枕头,以便在睡梦中也能把握时间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最终使他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
2、凿壁借光——匡衡 东汉时期的匡衡,因家境贫寒,晚上无法照明读书。他便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借助邻居家的光继续学习。匡衡不仅好学,还愿为知识付出劳动,他曾免费为一家富裕人家工作,只为了阅读他们的藏书。通过不懈努力,匡衡最终成为一位博学之士。
3、陈平:西汉名相陈平自幼家贫,与兄相依为命。大嫂不满其不事生产,常羞辱他。陈平忍辱负重,勤奋读书。一日,一老者上门,免费教授陈平学问。学成后,陈平辅佐刘邦,成就伟业。陆羽:唐朝学者陆羽,自幼为孤儿,被禅师抚养。陆羽喜读书,不愿为僧。禅师命其学茶,陆羽从中学到不少道理。
4、百里奚羊皮换相 百里奚饱读诗书,才学过人,可是家境贫困,加上虞国宗法制度森严,平民没有希望入仕为官。百里奚的妻子杜氏是个很有见识的女子,深知自己丈夫是旷世奇才,于是就鼓励百里奚出游列国求仕。在百里奚出游那天,家中已经揭不开锅了。
5、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1蒲松龄草亭路问。
中国名人故事200字左右。谢谢。
1、百里奚羊皮换相 百里奚饱读诗书,才学过人,可是家境贫困,加上虞国宗法制度森严,平民没有希望入仕为官。百里奚的妻子杜氏是个很有见识的女子,深知自己丈夫是旷世奇才,于是就鼓励百里奚出游列国求仕。在百里奚出游那天,家中已经揭不开锅了。
2、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礼。
3、刺股悬梁 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凿壁偷光 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
古代名人事例200字
1、谢道韫,陈郡阳夏人,具体生卒年份已无从查考。她是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后来嫁给了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谢道韫不仅聪明伶俐,而且善于辩论。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叔父谢安召集众子侄讨论文章义理,正值大雪纷飞,谢安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谢朗即刻“撒盐空中差可拟。
2、凿壁偷光 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於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
3、古今中外名人事例 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吴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负重伤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4、名人故事 篇1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
5、【 麦卡锡捡雪茄的故事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人们发现坐在前排的美国传媒巨头ABC副总裁麦卡锡突然蹲下身子,钻到了桌子底下。大家目瞪口呆,不知道这位大亨为什么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如此有损形象的事情。
6、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有:肖邦 1830年11月肖邦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
名人事迹200字
1、巴尔扎克在成名前也曾经历过困顿和狼狈。尽管他学的是法律,但他一心想成为作家,不顾父亲的反对,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在他的创作生涯初期,他的作品不断被退回,负债累累,甚至最困难时只能吃干面包喝白开水。然而,他始终保持乐观,就餐时在桌子上画盘子,想象着美食,这样的幻想让他快乐。
2、扁鹊认为大哥最出色,因为能预防疾病;二哥次之,能在发病初期治疗;而自己只能在病情严重时施治。这种观点展示了预防与治疗并重的重要性。名人故事200字(6)通信专家,1966年提出使用光传输信号的想法,遭到质疑。通过不懈努力,发明石英玻璃,制造出光导纤维,获得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3、勾践被吴国打败后,成为了吴王的奴隶。他忍辱负重,每日辛勤劳作,以此来激励自己,不忘复国之志。在吴国的三年里,勾践深得吴王信任,逐渐赢得了机会。回国后,他励精图治,整顿内政,同时训练精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击败了吴国,一雪前耻。孙康家境贫寒,无钱买灯油,但他渴望读书。
4、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随“贝格尔”号考察船环球考察,他环游海外,研究生物遗骸、记录了50万字的珍贵资料,最后写出了轰动世界的《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进化论。 (9)俄国伟大作家契诃夫十分注意积累生活素材,随时把听到、看到或想到的一些事情记在一个本子上,称之为“生活手册”。
5、肖邦 1830年11月肖邦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
古代名人的读书故事,200字左右
1、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2、他非常喜欢读书,但由于家贫而上不起学。有一天,姐姐正带着贾逵玩耍,对面学堂传来了老先生给学生们讲课的声音。姐姐灵机一动,带着贾逵悄悄来到了学堂旁边,想让弟弟在学堂外面偷听。学堂外边有道篱笆墙,贾逵个子小,姐姐就把他抱起来,站在篱笆外听讲。
3、孙敬悬梁刺股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
4、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5、孙敬读书故事:悬梁刺股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
6、这就是凿壁借光和囊萤映雪的故事。 古代名人的读书故事,200字左右 凿壁借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名人成长故事200字左右
毛主席成长故事 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
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司马光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枕头——“警枕”。这种枕头的设计非常巧妙,只要稍微翻动身体,枕头就会滚动,司马光就会被惊醒,从而继续他的学习。这种枕头的设计帮助他充分利用了每一分钟的时间,最终使他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牛顿,这位科学巨匠,同样有着令人称奇的学习故事。
王羲之——勤奋刻苦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
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动,人也就惊醒了,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警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