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军阀李克用简介: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为飞虎子
1、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李克用生于神武川之新城(今山西雁门北部)。骁勇善骑射,15岁即从军。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李克用率沙陀军南下镇压黄巢。中和二年(882年)李克用二次受敕勤王。中和三年(883年),黄巢退出长安,由于李克用在长安收复战中功劳最大,因此被命为河东节度使。
2、李克用(856年10月24日-908年2月23日),字翼圣,本姓朱邪,被唐朝皇帝赐姓李氏,沙陀族,神武川新城人。唐末至五代初年军阀,别号“李鸦儿”。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
3、李克用(856年—908年),神武川新城人[1],唐末将领,沙陀族人。别号“李鸦儿”(其军队主力亦称“鸦军”)。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生于神武川之新城(在今山西雁门北部)。
4、李克用(856年-908年),出生于唐大中十年丙子岁九月二十二日,神武川之新城(今山西雁门北部),沙陀族人,本姓朱邪,后受赐李姓,因其绰号“鸦儿”、“独眼龙”和“飞虎子”,在中国唐朝末年被誉为强大的藩镇节度使,后被封为晋王。
谁能可以告诉我关于武当山的历史和来历还有相关传说
1、武当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据传在先秦时期就有隐士高人在此修炼。然而,它真正崭露头角成为道教名山则是在东汉末年,当时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后裔张衡云游至此,被其山势所吸引,遂在此结庐修行。此后,历代道教名士纷纷来到武当山修炼传道,使得武当山逐渐成为道教的重要圣地。
2、真武大帝降生后,聪明好学,但拒绝继承王位,一心修道。一天,他在花园遇见紫衣道人,紫衣道人告诉他,只有远离红尘才能得道成仙。紫衣道人指引真武前往大海东面的仙山修行。真武毅然离开父母,历经艰辛来到仙山。善胜皇后不舍儿子,追到一个山坡,真武回答了十八声,母子因此得名“下十八盘”与“上十八盘”。
3、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玄教宗师张留孙向世祖忽必烈奏报了武当山的情况,忽必烈非常信奉此道。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封武当山为“武当福地”。明代永乐十年(1412年),成祖朱棣命令隆平侯张信、驸马督尉沐昕、工部右侍郎郭琎、礼部尚书金纯等率领20余万军民和工匠,对武当山进行大规模的修缮。
4、关于武当山的传说历来就有很多说法,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玄天真武上帝的修炼圣地一说,据说玄武是太上老君八十二化身,在武当山修炼了42年,最终升天成为了神仙,被玉皇大帝封为了“玄天上帝”。
5、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玄教宗师张留孙向世祖忽必烈奏报武当山后,忽必烈大信其道。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封“武当福地”。明代永乐十年(1412年),成祖朱棣命隆平侯张信、驸马督尉沐昕工部右侍郎郭琎、礼部尚书金纯等率20余万军民,工匠大修武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