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史的小故事
一台水力轧花机 1922年,21岁的陈毅回乡时,做过一件至今仍被乡亲们传为佳话的事情。当时,农村极为落后,只有一些人力驱动的前清时安装的农业机械。以轧棉花的机子为例,需要3到5个壮劳动力轮番上阵才能驱动,且效率十分低下。
个简短的党史小故事故事一:李先念师长的炊房趣事 情节概述:李先念师长曾走进炊房,自称是通讯员请求吃饭。由于炊事员不认识他,误以为他是冒充的,坚决不给饭吃。李师长笑着请求少给点吃的,但炊事员仍感为难。此时,警卫员林喜来出现,他因与炊事员是同乡,透露了李师长的真实身份。
党史小故事一:要像“苦瓜”一样做人 鲍先志在艰苦的环境中长大,经历了丧亲之痛,却毅然投身革命。他对子女要求严格,强调艰苦奋斗。即便自己地位显赫,鲍先志仍保持低调,对工作人员关怀备至,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他常以“苦瓜”精神教育子女,强调无论环境如何,都要保持正直的品质。
党史小故事一:董必武的公私分明 1954年,董必武作为党政代表团成员出国访问。他15岁的儿子在临行时提出想要一台照相机,随行工作人员听后,为了满足孩子愿望,买了一台回来。
勤俭节约的典范 董必武夫人的帽子故事,教导我们党的领导人始终秉持勤俭节约的美德。彭德怀则以领袖为榜样,要求部下学习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无私奉献。周恩来总理在病重时,坚持自费设计躺椅,彰显了公仆的高尚情操。
周总理与机长的故事 周恩来总理去某地视察工作,飞机着陆后,他同机组人员一一握手,表示感谢。这时机械师正蹲在地上工作,周恩来同志和其他同志握手后就站在机械师身后耐心地等他,并示意别人不要惊动他。
红色经典故事3一5分钟
1、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2、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故事是《鸡毛信的故事》: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一天,他的父亲,一个给八路军送信的联络员,交给他一封信,要求他尽快送到八路军手里。信上粘着三根鸡毛,这是紧急情况的标志。
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讲述的故事是《鸡毛信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海娃的放羊孩子。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海娃的父亲,一位八路军的交通员,交给他一封紧急信件,要求他尽快送到八路军那里。
简短的红色经典小故事
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身负重伤,弹药用尽,毅然决定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部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最终取得胜利。一袋干粮:红军长征途中,小红军小兰13岁,为了救助伤员,不慎将干粮袋掉入河中。她没有告诉战友,而是靠野菜充饥。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一个中农家庭。她在8岁时上了村小学,10岁加入了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之后回到村里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秋,面对***军的猛烈进攻,文水县委转移。
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秋,***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
红色经典小故事。。
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身负重伤,弹药用尽,毅然决定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部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最终取得胜利。一袋干粮:红军长征途中,小红军小兰13岁,为了救助伤员,不慎将干粮袋掉入河中。她没有告诉战友,而是靠野菜充饥。
井冈山红色经典小故事有《井冈山上南瓜香》《一根灯芯》《一块石头见证铁纪诞生》等。《井冈山上南瓜香》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根据地物资严重匮乏。为解决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根据地军民就以南瓜替代主粮。战士们想方设法收集南瓜子,有的还跑到破屋、大陇、黄坳等很远的地方去收集。
十位革命烈士的故事 刘胡兰 她积极参加抗战工作,还组织了妇女参战队,为党,为人民做了大量工作。1946年7月盘踞在汶水的阎匪军狗急跳墙,风狂反扑,袭击了云周西乡村。刘胡兰同志不幸被捕,在敌人面前,她英勇顽强,坚贞不屈。
在白公馆,小萝卜头的父母宋绮云和徐林侠,以及他自己,被关押在一起。一天,小萝卜头回到牢房,发现桌上有一盘煮熟的七颗豆子,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食物。他的父母告诉他,这些豆子是他们为了庆祝他的七岁生日而得到的。小萝卜头的妈妈为了这些豆子,去打石头,手上都磨出了血泡。
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一个中农家庭。她在8岁时上了村小学,10岁加入了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之后回到村里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秋,面对***军的猛烈进攻,文水县委转移。
红色经典小故事3分钟篇1: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
简短的红色经典小故事有哪些?
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身负重伤,弹药用尽,毅然决定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部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最终取得胜利。一袋干粮:红军长征途中,小红军小兰13岁,为了救助伤员,不慎将干粮袋掉入河中。她没有告诉战友,而是靠野菜充饥。
简短的红色经典小故事 井冈山精神之源 在井冈山革命时期,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关于红军战士钟志申。钟志申面对艰难的环境,始终坚守信念,积极发动群众,传播革命思想。他的勇敢和坚定,鼓舞了众多乡亲加入革命队伍,共同抵抗敌人。这个故事展现了井冈山精神的源头,即坚定的信仰和不屈不挠的斗志。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初期,钟志申这位红军战士以他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成为了激励人心的典范。他不仅在当地积极组织群众,还坚定地传播革命思想,使得许多乡亲受到鼓舞,纷纷投身到革命的怀抱。这一则小故事,生动地体现了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坚定信念和顽强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