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英雄雨来的故事100字
在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名为还乡河的河流,河岸边长满了茂盛的芦苇。每当芦花盛开时,河面上仿佛覆盖了一层白色的雪。风儿轻轻一吹,轻盈的芦絮便随风飘舞,将河边的几十户人家都轻轻地笼罩在柔软的芦花之中。因此,这个村庄便被称作芦花村。
雨来的故事发生在1941年的某一天。那天,他正在河边玩耍,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了脚步声。雨来抬头一看,发现有几个穿着军装的陌生人正向河边走来。他立刻意识到这些人可能是敌人的特务,于是迅速地将交通员李大叔藏了起来。敌人发现了雨来的行踪,便将他抓走,进行严刑拷打,试图从他口中得到李大叔的下落。
游泳本领高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碧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儿童雨来就是这村里的。
雨来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小朋友叫雨来,他住在芦花村。雨来非常喜欢游泳,水性很好。一天,鬼子来“扫荡”了,雨来一个人在家。突然,交通员李大叔闯了进来,雨来把他藏在了缸下面的地洞里。雨来刚跑出去,敌人就来了,他们把雨来抓了起来。
正当敌人走后,乡亲们来到河边寻找雨来。他们发现,在芦苇丛里,水面露出了一个小脑袋。这个小脑袋向岸上喊道:“鬼子走了吗?”大家高兴地叫起来:“雨来没有死。”原来,在枪响之前,雨来趁着敌人不防备,一头扎进河里,从河底游到远处。这就是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抗日英雄的故事100字左右。
1、李爱民是太行山区的一个抗日小英雄。1942年春天,11岁的李爱民担任抗日儿童团团长。有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让他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一件“火急”信。李爱民二话没说,回家赶上心爱的小毛驴,带了草绳和镰刀,把信装进袜筒子里出发了。一路上还算顺利。
2、小兵张嘎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
3、海娃 一天,海娃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原来啊这天鬼子的大部队进山去抢粮食了,炮楼里只剩下了“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正是我们八路军端掉鬼子炮楼的绝佳时机。海娃爸爸就把攻打鬼子炮楼的路线图画好装到一封鸡毛信里,叫海娃马上送给二王庄的张连长,通知他们来打炮楼。
4、在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王二小十三岁,那年的秋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这一天,敌人走到山口时迷了路。他们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便叫他带路。王二小假装听话走在前面,为保护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比较简单的小英雄小故事
王二小,1929年1月22日出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乡上庄村,是一名抗日小英雄。在家中排行老二,他的哥哥叫石头,父亲阎贵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母亲阎张氏则给人做针线活。二小全家四口人挤住在本村奶奶庙里。在日军“扫荡”中,王二小引导敌人进入八路军的埋伏圈,不幸被敌人杀害,英勇牺牲,年仅12岁。
抗日小英雄周银海 1947年1月18日清晨,周银海所在的地方进行扫荡,周银海发现敌情后立马通知村里的干部们转移。为掩护他们,周银海选择挺身而出,自己却被捕。第二天,周银海被当着众人的面施以酷刑,而他依旧高喊打倒反对派。敌人气急败坏之下,将周银海枪杀,此时的周银海年仅14岁。
小英雄小故事有:1,小英雄的故事之王朴 王朴,也作王璞,幼名兰贵,1929年生,河北完县人。王朴从小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岁时被选为儿童团长。他经常带领小伙伴们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送信带路,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王朴工作认真,学习也很刻苦。
“小英雄”白乐潇 英勇事迹:在地震发生时,白乐潇的胳膊被教室的门卡住。为了让后面的同学能够安全逃出教室,她忍住剧烈的疼痛,毅然决然地自己把胳膊拽断了。结果:同学们得救了,但白乐潇却因此失去了一条手臂。她的英勇行为令人动容,展现了在灾难面前的无私与勇敢。
杨靖宇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