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及风俗
“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中秋节的习俗:(1)吃鸭子 我国云南的仫佬族乡亲都要在八月十五这天买饼子,杀鸭子,欢度这个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风俗主要是赏月和吃月饼。古代就有祭月的习俗,如《礼记》所记载的“秋暮夕月”。周代开始,中秋夜会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唐代时,赏月成为盛行习俗。宋代时,赏月更为普遍,夜市热闹非凡。明清时期,赏月风俗依旧,并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等特殊风俗。
文人赏月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祭月活动。在中国古代历法中,每个季节被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农历八月十五正好位于秋季的第二个月,因此被称为“仲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节日逐渐演变成了纪念团圆的“中秋节”。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250字
1、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远古时,天上有十个太阳,给人间带来旱灾。后羿射下9个太阳,挽救了苍生,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
2、相传,唐玄宗和杨贵妃在中秋之夜赏月品尝胡饼时,唐玄宗觉得“胡饼”一名不够雅致。杨贵妃仰望那轮明亮的中秋明月,灵感迸发,称之为“月饼”,自此,“月饼”这个名字便在民间广泛传播开来。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炙烤着大地,给人们带来了灾难。英雄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苍生。
3、中秋节的传说故事主要有以下两个:唐玄宗与杨贵妃与月饼的传说:据说在某一年的中秋之夜,唐玄宗与杨贵妃一同赏月并品尝胡饼。唐玄宗觉得“胡饼”这个名字不够雅致,杨贵妃望着明亮的月亮,随口说道“月饼”,从此“月饼”这个名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4、中秋节的传说故事主要有以下两个:唐玄宗与杨贵妃与月饼的传说:据说在唐朝,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一同赏月吃胡饼。唐玄宗觉得“胡饼”这个名字不够雅致,杨贵妃仰望明月,灵机一动,将其改名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中秋节的重要象征。
中秋节来历,习俗及传说
1、习俗: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包括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以及饮桂花酒等,这些习俗至今仍广为流传。中秋节象征着月亮的圆满和人们的团圆,它不仅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还寄托了人们对丰收和幸福的祈愿,成为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2、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中秋节的习俗丰富多彩,除了“走月”,还有祭月、赏月、追月、吃月饼等。
3、中秋节的传说 嫦娥奔月:后羿的妻子嫦娥为保护不死药,吞下药飞向月亮成为仙女。后羿在月下呼唤嫦娥的名字,民间也开始拜月的习俗。 吴刚折桂:月亮上的广寒宫前有棵桂树,被天界的吴刚不断砍伐,但树刀砍过的地方总是立刻愈合。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相传始于元代。
4、玄宗游月:唐玄宗在中秋之夜,与道士一起游览月宫,受到了仙乐的启发,回国后创作了“霓裳羽衣曲”。 月下独酌:唐代诗人李白在月下独自饮酒,他的诗作《月下独酌》表现了其豁达乐观的性格。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包括祭月、赏月、吃月饼、观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这些习俗至今仍广为流传。
5、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