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的故事简介(围魏救赵的历史小故事)
1、围魏救赵的故事简短概括如下:赵国遇险:很久很久以前,在战国时期,赵国和魏国是两个相邻的国家。赵国因为一些事情惹恼了魏国,魏国就派大将庞涓去攻打赵国,很快就打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情况十分危急。齐国相助:赵国赶紧向它的好朋友齐国求救。
2、围魏救赵的故事1 围魏救赵这个成语指避实就虚、袭击敌人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回的战术。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魏国国都大梁,即现在的开封。当时魏国国君魏惠王为避强秦的威胁,迁都至大梁。公元前354年,赵国国君赵成侯为了扩张势力范围,派兵攻占卫国的漆和富丘。
3、【历史典故】齐威王三年,魏惠王想一泄失去中山的仇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如直接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既能解旧恨又能削弱赵国,可谓一举两得。于是,魏惠王调拨五百战车,由庞涓率领,直奔赵国。
4、在战国时期,魏国的将领庞涓带领军队攻打赵国的邯郸。赵王向齐国求援,齐王于是派遣田忌和孙膑率领军队前往赵国进行救援。孙膑分析了局势,提出魏国的军队主力正在赵国,而国内相对空虚。因此,他建议采取围攻魏国都城大梁的策略,迫使魏军从赵国撤退回救本国。
5、围魏救赵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战役,发生在公元前354年,魏国和赵国之间。这场战役展示了智慧和战略的重要性,成为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经典案例。当时,魏国实力强大,企图通过侵略扩张来统一战国诸侯。赵国是魏国的邻国,魏国为了削弱赵国的实力,决定先攻打赵国的首都邯郸。
6、围魏救赵的故事简介如下:背景:战国时期,魏惠王派遣大将庞涓攻打赵国,赵国都城邯郸面临被攻陷的危机,赵成侯向齐国求救。行动: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前往救援。孙膑分析形势后,决定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术,即不直接救援邯郸,而是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迫使魏军从邯郸撤军。
围魏救赵的故事。
1、围魏救赵 人物:孙膑 孙膑,生卒年不详,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激孙膑。 人物:田忌 田忌,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亦作陈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时期齐国名将。
2、围魏救赵的故事源自《史记》中的《孙子吴起列传》。 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如何援助被魏国围困的赵国。 公元前354年,魏国大将庞涓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 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援助赵国。 孙膑提出采用围魏救赵的策略,避免直接攻击魏军,而是截击庞涓的归路。
3、围魏救赵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以下几点:魏国打赵国:很久很久以前,魏国这个大力士看赵国不顺眼,就派将军庞涓带着大军去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想把赵国困得死死的。赵国求齐国:赵国被围得团团转,没办法,只好向齐国求救。齐国一看,这不能不管啊,就派了田忌当将军,孙膑当军师,带着八万大军去帮忙。
围魏救赵的整个成语故事
战国时(公元前353年) 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 ,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种战略后来常为兵家所采用,称为“围魏救赵”法。
围魏救赵的故事50字成语故事: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乘魏国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战国时期的赵、魏两国;原指战国时期齐国用围攻魏国国都大梁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邯的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成语故事】: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急忙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救赵。田忌准备与魏军主力交锋,孙膑却说:现在魏国的主力部队在攻打邯郸,魏国都城大梁内一定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