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小故事100字文明礼仪小故事
1、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2、仲由推瓜礼让的故事。仲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孔子的***,家境贫寒。一次,他在田地里摘瓜时,看到一颗大瓜,便想把它献给母亲。当他拿起瓜时,发现瓜旁边有一只蜜蜂嗡嗡作响,为了避免蜜蜂叮咬母亲,他耐心等待蜜蜂离开后才摘瓜。这一幕被孔子看在眼里,对仲由的孝敬之心和文明礼仪印象深刻。
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特别注重礼仪教育。有一次,孔子带领***们走在街上,遇到一个孩子挡住去路。孔子谦和有礼地上前询问,孩子却不肯让步。孔子***欲上前教训,却被孔子制止。孔子认为,面对孩童,更需展示礼仪之典范。他温和地与孩子交流,最终赢得了孩子的尊重与礼让。
4、在一次日常的生活中,列宁同志展现了他非凡的文明礼仪风范。一天,他下楼时经过一个狭窄的楼梯过道,正好遇到一位女工提着一盆水正往楼上走。女工看到是列宁同志,想要退回去,给他让路。
有关文明礼仪的小故事(最好在100~200字)
1、在一次日常的生活中,列宁同志展现了他非凡的文明礼仪风范。一天,他下楼时经过一个狭窄的楼梯过道,正好遇到一位女工提着一盆水正往楼上走。女工看到是列宁同志,想要退回去,给他让路。
2、有关礼仪的故事,可谓斗量车载。 由此可见,重视礼仪,无论对于个人或者国家,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 礼仪小故事50字 一: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3、关于文明礼仪的故事篇一:列宁让路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
4、文明礼仪小故事 篇二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着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着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
5、在回家的路上,我深思着这次的经历。礼仪不仅是对别人的基本尊重,也是自我修养的体现。年轻女子的言行虽然令人尴尬,但也给了我们一个反思的机会。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美德,它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回家后,我将这次经历分享给了家人,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6、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时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爹爹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关于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周总理与朱师傅:周总理与他的理发师朱师傅之间有着二十多年的情谊。一次,朱师傅在给周总理理发时不慎划伤了他的脸。朱师傅非常焦虑,但周总理却以宽容的态度安慰了他。这个小故事体现了礼貌待人的重要性,它能够搭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桥梁,减少不必要的矛盾。
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最小的梨。有一次,爸爸看到就问他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梨。孔融说自己是弟弟,年龄小,应该吃小的,大的应该让给哥哥吃”。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
关于文明礼仪的小故事,有以下两个经典案例: 孔融让梨 故事梗概:孔融小时候,在和哥哥分梨时,总是主动拿最小的梨。当被问及原因时,他回答说自己是弟弟,应该吃小的,大的留给哥哥。 文明礼仪体现:孔融的行为展现了兄弟姐妹间的相互礼让和团结友爱,是谦让和尊重他人的典范。
汉文帝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高后八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文明礼仪短篇小故事 仲由推瓜礼让的故事。仲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孔子的***,家境贫寒。一次,他在田地里摘瓜时,看到一颗大瓜,便想把它献给母亲。当他拿起瓜时,发现瓜旁边有一只蜜蜂嗡嗡作响,为了避免蜜蜂叮咬母亲,他耐心等待蜜蜂离开后才摘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