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古诗有哪些?
1、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2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2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2条脱闲揎系五丝。
2、唐代诗人杜甫的《端午日》:屈平冤死今何处,湘水沉魂吊楚骚。菖裹香囊添体热,艾悬门户避邪妖。龙舟竞渡欢声动,粽叶飘香满市朝。五月五日天中节,古人风习至今饶。 宋代苏轼的《浣溪沙端午》: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3、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译文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有哪些?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节令门·端阳》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五日》陈子龙: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3、唐代诗人杜甫的《端午日》:屈平冤死今何处,湘水沉魂吊楚骚。菖裹香囊添体热,艾悬门户避邪妖。龙舟竞渡欢声动,粽叶飘香满市朝。五月五日天中节,古人风习至今饶。 宋代苏轼的《浣溪沙端午》: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4、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翻译:在端午节时,夏日正中,白昼变得格外漫长。 轻链袭饥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翻译:细小的汗珠透过绿色的细绢,明天端午节,我要沐浴香兰之汤。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5、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古诗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端午节的古诗有哪些
1、与端午节有关的古诗词有: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2、苏轼的《浣溪沙·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用细腻的笔触,写了端午节的习俗和女子的美丽。陆游的《乙卯重五诗》: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端午节包粽子和挂艾草的场景。
3、宋代陆游的《乙卯重五诗》描述了端午佳节时山村的美丽景色,石榴花盛开,诗人包粽子、戴艾草,感叹着旧时的习俗,傍晚时分,诗人完成了一天的劳作,轻松地坐在桌前,享受着美食。
4、—— 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 赵蕃《端午三首》 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 —— 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5、另一类古诗则是以节寄情,诗人杜甫在《端午日赐衣》中,既展现了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又表达了自己受到皇帝赏识后的激动心情。此类诗作还有文秀的《端午》、张耒的《和端午》以及边贡的《午日观竞渡》等,它们借端午之景,抒发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与抱负。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有哪些?
1、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1 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 2 和端午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 3 端午即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2、宋代陆游的《乙卯重五诗》描述了端午佳节时山村的美丽景色,石榴花盛开,诗人包粽子、戴艾草,感叹着旧时的习俗,傍晚时分,诗人完成了一天的劳作,轻松地坐在桌前,享受着美食。
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翻译:在端午节时,夏日正中,白昼变得格外漫长。 轻链袭饥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翻译:细小的汗珠透过绿色的细绢,明天端午节,我要沐浴香兰之汤。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