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的励志故事100字
1、华罗庚刚进入学校时,许多老师和同学认为他“平庸、低能”。这激发了他内心的斗志,他暗下决心要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证明自己。从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研究中,仿佛着了魔一般。他的大脑中充满了数学公式,攻克数学难题成了他最大的乐趣。
2、华罗庚的励志故事如下: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他已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辍学之后,更懂得用功读书。可怜的是他只有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从老师那儿借来摘抄的50页的微积分。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
3、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对螺线进行深入研究,螺线被尊称为生命之线。他在去世后,墓碑上刻有一条对数螺线,并刻有“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的文字,这既是对螺线特性的描述,也象征着他对自己数学追求的执着。20世纪杰出的数学家冯·诺依曼,被誉为计算机之父。
4、数学家的励志故事 篇1 陈景润是国际知名的大家,深受人们的敬重。但他并没有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而是把功劳都归于祖国和人民。为了维护祖国的利益,他不惜牺牲个人的名利。 1977年的一天,陈景润收到一封国外来信,是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写给他的,邀请他出席国际数学家大会。
华罗庚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华罗庚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华罗庚初中毕业后,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
他还自学了英、法、德文,并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1936年夏,他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内发表了十多篇论文,获得了国际数学界的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的简陋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了名著《堆垒素数论》。
身残志坚。华罗庚十九岁那年,染上了极其可怕的伤寒病这场大病,几乎毁了他的一生从旧历腊月廿四日开始,他足足病了半年,从此因病左腿残疾,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华罗庚的励志故事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问题中途退学,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在妻子的照料下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
数学家的励志故事100
1、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在中国江苏省金坛县。尽管家境贫寒,但他决定通过努力学习改变命运。中学时期,他在一节数学课上,被一道著名的难题吸引:“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在同学们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出了答案“23”。这个回答让老师大为惊喜,并给予了表扬。
2、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致力于计算圆周率,将其精确到小数后35位,此成就被后人称为鲁道夫数,他去世后,墓碑上刻下了这些数字以纪念他的贡献。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对螺线进行深入研究,螺线被尊称为生命之线。
3、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