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故事
1、袁隆平的故事如下:1949年8月,19岁的袁隆平高中毕业,他决定离开南京,立志回重庆去读农学院。到了西南农学院,他更是过得自在,期间只有一次辉煌:救过一个人。他编的考分歌谣在班上流传:“三分好,三分好;不贪黑,不起早;不留级,不补考。
2、大米,是中国人的主要食品。可长期以来,水稻产量不高,人口又那么多,农民们成年累月种田栽稻,还是满足不了“吃”的需要。粮食产量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障碍。农业科技工作者袁隆平决心为国攻关,解决这个难题。袁隆平是湖南一个镇上的农校教员。虽然工作条件差,可他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
3、我如果不在家,就一定在实验田;如果不在实验田,就一定在去实验田的路上。这是袁隆平说过的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这当然也是他真实的生活写照。袁隆平的第一块实验田在安江农校,在该校的中古盘7号田内。1968年4月30日,700多株不育秧苗,被袁隆平与助手们小心翼翼地插入这块田中。
4、袁隆平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在大学学习农学,亲身经历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饥荒后,决定不满于仅仅成为一名农业学校的教师,转而投身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袁隆平将个人的梦想——在禾下乘凉、全球覆盖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世界粮食产量紧密联系在一起。
有关名人执着的事
1、有关名人执着的事例:柏拉图 有一次上课时,苏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的***们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过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现在还坚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坚持做了。一个月后,他又问了,现在只有一半的人了。
2、汉朝元帝时期的匡衡,对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家境贫寒让他难以承担学费,更别提买灯油了。匡衡并未向困境低头,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借助邻居家的微弱灯光来阅读。他的勤奋和毅力最终帮助他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并最终成为了宰相。
3、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袁隆平坚持不懈的例子
袁隆平坚持不懈的例子如下:1960年7月,袁隆平曾经在学校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鹤立鸡群,穗大粒大。但是,第二年,大水稻的种子播下去,结果,高的高,矮的矮,产量都很低。但是,这株天然杂交稻启发了他:用人工杂交的办法,可以培植高产的杂交稻。
1960年7月,袁隆平在学校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其显著的优越性启发了他对杂交水稻研究的兴趣。 尽管在第二年的试验中,预期的高产杂交稻并未如预期生长,袁隆平并未放弃。 1964年和1965年,袁隆平在稻田中发现了6株雄性不育稻株,这一重要发现成为他杂交水稻研究的关键突破。
袁隆平坚持不懈成功的例子,可以写他为研究出新品种所做的事情。具体范文如下。范文一:袁隆平的成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用电脑算出来的。那是长年累月,蹲在田间地头一点一点摸索总结出来的。袁隆平够坚韧,一次次地失败,也没能阻止他最后获得成功。
袁隆平坚持不懈的例子具体如下:20世纪60年代初,米楚林和李森科的遗传理论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国资料,学习了孟德尔和摩根的现代遗传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一代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袁隆平坚持不懈成功的例子
袁隆平坚持不懈成功的例子,可以写他为研究出新品种所做的事情。具体范文如下。范文一:袁隆平的成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用电脑算出来的。那是长年累月,蹲在田间地头一点一点摸索总结出来的。袁隆平够坚韧,一次次地失败,也没能阻止他最后获得成功。
袁隆平坚持不懈的例子如下:1960年7月,袁隆平曾经在学校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鹤立鸡群,穗大粒大。但是,第二年,大水稻的种子播下去,结果,高的高,矮的矮,产量都很低。但是,这株天然杂交稻启发了他:用人工杂交的办法,可以培植高产的杂交稻。
1964年和1965年,袁隆平在稻田中发现了6株雄性不育稻株,这一重要发现成为他杂交水稻研究的关键突破。 经过两年在瓦钵中的精心培育,袁隆平成功育成了“雄性不育系”,并在1966年2月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文,标志着其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