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小故事100字
长征故事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
草原英雄小姐妹 蒙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风雪。羊群经不住暴风雪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走越远。姐妹俩冒着刺骨的风雪,一路保护着受惊的羊群。龙梅为救一只埋进雪里的羊和玉荣、羊群失散了。
红军长征期间,某部红军队伍在乌蒙山遭遇敌军围追堵截。面对困境,红军战士们毫不畏惧,他们翻越险峻的山岭,巧妙地在敌人间隙穿插。在一次巧妙的伏击战中,红军成功摆脱了敌人的追击,展现了英勇与智慧并存的革命精神。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组织。 1944年秋,她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随后转入农艺系。 1946年,江竹筠毕业后回到重庆,参与并领导学生运动。 1947年春,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
红色经典小故事
1、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2、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身负重伤,弹药用尽,毅然决定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部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最终取得胜利。一袋干粮:红军长征途中,小红军小兰13岁,为了救助伤员,不慎将干粮袋掉入河中。她没有告诉战友,而是靠野菜充饥。
3、以下是几个简短的红色经典小故事: 杨来西的故事 抗日小英雄:杨来西,一个战争孤儿,背负着国仇家恨,跟随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抗日。宁死不屈:即使穿着破旧的衣裳在深秋中直打哆嗦,他也拒绝穿上伪军的黄军装,表现出对敌人的坚决***。
4、井冈山红色经典小故事有《井冈山上南瓜香》《一根灯芯》《一块石头见证铁纪诞生》等。《井冈山上南瓜香》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根据地物资严重匮乏。为解决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根据地军民就以南瓜替代主粮。战士们想方设法收集南瓜子,有的还跑到破屋、大陇、黄坳等很远的地方去收集。
5、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一个中农家庭。她在8岁时上了村小学,10岁加入了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之后回到村里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秋,面对***军的猛烈进攻,文水县委转移。
红色经典故事
1、以下是几个简短的红色经典小故事: 杨来西的故事 抗日小英雄:杨来西,一个战争孤儿,背负着国仇家恨,跟随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抗日。宁死不屈:即使穿着破旧的衣裳在深秋中直打哆嗦,他也拒绝穿上伪军的黄军装,表现出对敌人的坚决***。
2、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身负重伤,弹药用尽,毅然决定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部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最终取得胜利。一袋干粮:红军长征途中,小红军小兰13岁,为了救助伤员,不慎将干粮袋掉入河中。她没有告诉战友,而是靠野菜充饥。
3、故事一:红孩子送情报 故事梗概:在革命时期,一群勇敢的红孩子担当起传递情报的任务。他们翻过重重山岭,克服种种困难,将重要的情报送到前线。他们的机智和勇敢,为战斗胜利贡献了力量。解释:这个故事展现了革命时期孩子们的勇敢和智慧。
4、《闪闪的红星》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气与信念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潘冬子的爸爸随红***移,妈妈为了掩护同志英勇牺牲。在艰难岁月里,爸爸留下的八角帽上的红五星,成了冬子心中的温暖与光亮,指引他在残酷斗争中成长,坚定着爸爸会回来、红军会胜利的信念。
5、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一个中农家庭。她在8岁时上了村小学,10岁加入了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之后回到村里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秋,面对***军的猛烈进攻,文水县委转移。
6、红色经典故事主要包括: 《红岩》:这是一部以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庆为背景的小说,讲述了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与***反动派的斗争,以及普通人民的英勇牺牲和坚定信仰。
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100字到250字左右
1、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回望那段战争岁月,心中充满敬意。那些英勇的战士们,用生命守护着和平,他们的牺牲令人敬佩。在书店里,我被一篇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所吸引。寒冬中,红军在冰雪覆盖的山间艰难前行。云中山被严寒凝固成巨大的冰块,狂风怒吼,大雪纷飞,似乎想要吞噬这支装备简陋的队伍。
2、伟大的周总理 ——《少年周恩来》读后感 在我小的时候,我就听爷爷讲过周恩来的故事,他是亿万中国人心目中最敬爱的总理。现在我读了《少年周恩来》这本励志版红色经典书,让我更了解了周恩来的一生是为祖国强大和人民幸福,终身奋斗的一生。
3、读《红色经典》有感1 这个故事讲得是一个队伍在艰难的路程上因断粮,被饿得受不了这个队伍的老班长想了一个办法。他用一根针做成一个简易的鱼钩。每天都去河边钓鱼,因为钓的鱼实在太少,老班长他就连一口鱼肉一勺鱼汤都不碰一下。 这个老班长只有在饿的迫不得己的时候,才会悄悄地吃战士吐下的鱼骨头。
4、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被五壮士的壮举震撼了。 课文讲述了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敌人被五位壮士引上了狼牙山。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五位壮士把他们引上绝路,英勇歼敌。
5、最近,我阅读了《红色经典故事》,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小萝卜头学文化》这个故事。它讲述了小萝卜头,即宋振中,在监狱中缺乏营养,身体瘦弱,但依然渴望学习文化知识。宋振中的父母向狱方争取让他有机会接受教育,最终特务同意让宋振中每天上楼找东北军将领黄显声将军学习。
6、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读后感 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 文章 ,一段话,几句 名言 ,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 红色经典《红岩》读后感 ,供大家阅读参考。
红色经典的故事
以下是几个简短的红色经典小故事: 杨来西的故事 抗日小英雄:杨来西,一个战争孤儿,背负着国仇家恨,跟随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抗日。宁死不屈:即使穿着破旧的衣裳在深秋中直打哆嗦,他也拒绝穿上伪军的黄军装,表现出对敌人的坚决***。
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身负重伤,弹药用尽,毅然决定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部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最终取得胜利。一袋干粮:红军长征途中,小红军小兰13岁,为了救助伤员,不慎将干粮袋掉入河中。她没有告诉战友,而是靠野菜充饥。
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一个中农家庭。她在8岁时上了村小学,10岁加入了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之后回到村里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秋,面对***军的猛烈进攻,文水县委转移。
红色经典革命故事的演讲稿100字
鸡毛信的故事 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
红军长征的壮丽故事 我们可以讲述红军长征中的英勇事迹,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段史诗般的历史,描绘了长征的壮阔与豪迈。长征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首激昂的革命交响曲,它托起了日出瑰丽的希望,让松柏挺拔,让雄鹰翱翔。
红色故事经典演讲稿1 连绵千里的喜玛拉雅,沉默无声,群山静静地注视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在珠峰,那以前千万年的孤独沉寂,那以前狂嘶的烈烈长风,变化莫测的险峰渊谷,令人望尘莫及的仙山神湖,凄凉贫瘠的土地,久望而灼眼的皑皑冰雪……安静的让人荒芜。
红色故事演讲稿 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下面我为大家演讲的名字叫《鸡毛信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立刻给八路军送去。
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因肠胃病而虚弱。我和两位同伴病得严重,无法跟上队伍,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最后。炊事班长年近四十,身材高挑,背有些驼,脸庞方正,颧骨突出,满是皱纹,鬓角也已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