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孝道的故事
1、埋儿奉母 汉朝有个叫郭巨的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2、丁兰,东汉时期河内人,他深感人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父母的雕像,如同对待生时一样敬奉。他每日三餐都会先敬过双亲后自己才食用,出门前必禀告,归家后必面见,始终不懈。其妻某次对木像不敬,用***木像手指,木像竟流出血液。丁兰归家见此情状,得知真相后,遂将妻子休弃。
3、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孝道故事之一是卧冰求鲤。故事讲述了一个叫王祥的人为了让母亲得到鱼而卧在冰上,冰块自己裂开,跃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中都应该尽孝道。
4、彩衣娱亲 春秋时期,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想尽一切办法讨父母的欢心,使他们健康长寿。他70岁时父母还健在,为了不让父母见他有白发而伤感,他做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穿在身上,走路时装成小儿跳舞的样子使父母高兴。王祥卧冰 王祥早年丧母,一直由后娘朱氏抚育成人。
5、孝道的故事有孝感动天、黄香温席等等。孝感动天 舜是上古时代著名的孝子。他的父亲瞽叟是个瞎子,母亲死后,他与弟弟象只能依靠父亲。但是瞽叟偏爱幼子,常虐待舜。舜却始终对父母孝顺,对弟弟慈爱。瞽叟和象企图杀死舜,舜却每次都能逃脱。后来,舜终于感化了父亲和弟弟,使他们改恶从善。
有关孝道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丁兰,东汉时期河内人,他深感人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父母的雕像,如同对待生时一样敬奉。他每日三餐都会先敬过双亲后自己才食用,出门前必禀告,归家后必面见,始终不懈。其妻某次对木像不敬,用***木像手指,木像竟流出血液。丁兰归家见此情状,得知真相后,遂将妻子休弃。
卧冰求鲤:晋代王祥在母亲病重时,不惜卧冰求鲤以供药引,表现出了他对母亲的孝顺和牺牲精神。这个故事成为了孝顺父母的典范,流传千古。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在母亲生病期间,亲自煎药尝味,确保药汤适宜母亲服用。他的细心和关怀体现了孝子对父母病痛的感同身受,被后人赞颂。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沁阳一带)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历史上有名的孝道故事
1、埋儿奉母 汉朝有个叫郭巨的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2、历史上有名的孝道故事有:亲尝汤药——刘恒 汉文帝刘恒,汉朝第5位皇帝,汉高祖刘邦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
3、卧冰求鲤 王祥之母早逝,继母朱氏抚养他成人。尽管继母经常虐待王祥,甚至在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得王父对王祥产生了误解,但王祥依然对父亲非常孝顺。 涌泉跃鲤 东汉时期四川的一对夫妇姜诗与庞氏,以孝顺闻名。
4、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夜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琯,字从律,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
5、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孝道故事之一是卧冰求鲤。故事讲述了一个叫王祥的人为了让母亲得到鱼而卧在冰上,冰块自己裂开,跃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中都应该尽孝道。
6、孝感动天:舜是中国古代十大孝的故事之一,他是上古时代的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据传他的父亲多次想害死他,舜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等行为,展现了他的孝行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