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小故事50字红色经典小故事50字有哪些
1、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身负重伤,弹药用尽,毅然决定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部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最终取得胜利。一袋干粮:红军长征途中,小红军小兰13岁,为了救助伤员,不慎将干粮袋掉入河中。她没有告诉战友,而是靠野菜充饥。
2、黄继光 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时。黄继光所在部队攻击一高地的敌人。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使部队冲上高地夺取胜利。一袋干粮 红军长征过草地时,小红军小兰才13 岁。为抢救伤员粮袋掉到河里,不跟同志们说。
3、黄继光 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部队正向敌人占领的高地发起攻击。当战友伤亡殆尽,自己所携带的弹药耗尽之际,黄继光毅然决定用身体挡住敌人的枪眼,为部队赢得了攻克高地的机会。一袋干粮 红军长征途中,小红军小兰年仅13岁。
4、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以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枪眼,为部队争取了攻克高地的宝贵时间,展现出了极大的英勇和牺牲精神。在红军长征的艰难途程中,小红军小兰在抢救伤员时不幸将干粮袋掉入河中。面临饥饿的考验,她毅然决然地采集野菜继续前进,她的坚强和勇敢最终帮助她走出了荒凉的草地。
5、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的英勇令人震撼。面对战友的牺牲和弹药耗尽的困境,他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以身许国,帮助部队夺回高地,赢得了胜利。长征途中,小红军小兰展现出了坚韧的毅力。尽管只有13岁,她为抢救伤员不惜牺牲自己的口粮,饿得无法行走。
6、海娃的故事后来成为电影《鸡毛信》的灵感来源,电影中的小主角海娃的原型就是他。秦玉根,1928年生于山西原平,1947年加入西北野战军成为侦察员,在多次冲突中表现英勇,单独捕捉敌军俘虏超过百人。他在解放战争、新疆剿匪、抗美援朝等冲突中屡立战功,并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英雄勋章。
战争中的感人小故事
敌机翅膀一抖,直奔徐存洋藏身的大树横冲而来,“嗒嗒嗒”一梭子子弹打在石头上火星四溅。徐存洋机智地就地十八滚,藏到一块返老还童巨石后面。说时迟那时快,趁敌机还没顾得上拉升喘息,徐存洋抬手对准敌机又是一枪。
给仇人一块面包——发生在二战的感人故事二战时期,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带领下,团结一致,浴血奋战,在付出巨大的代价之后,终于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战争胜利的当天,上万名疲惫不堪,无精打采的德国战俘排成长长的纵队,在荷枪实弹,威风凛凛的苏联士兵的押解下走进莫斯科城。
小故事一:《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负责放羊和放哨,发现敌人后给村里人发送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一天,海娃被父亲派去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
小说中的雨来,以机智勇敢的形象,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少年儿童的代表。《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展现了孩子们在战乱中成长的智慧和勇气。银幕上的张嘎,他的故事通过电影《小兵张嘎》传递给观众,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
草原英雄小姐妹 这是一个当年曾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的真实故事。蒙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风雪。羊群经不住暴风雪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走越远。姐妹俩冒着刺骨的风雪,一路保护着受惊的羊群。
抗日战争感人小故事
1、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小英雄名叫王二小。1942年10月25日(农历九月十六),日本鬼子再次进行扫荡,迷路时遇见了在山坡上放牛的王二小。鬼子要求他带路,王二小假装答应,实际上是为了掩护乡亲们转移。他带领鬼子进入八路军的埋伏圈,最终八路军成功全歼敌人。
2、抗日战争感人小故事1:大刀军血浴卢沟桥 29军老兵吴江平记得,7月28日这天,刚拂晓,30架日军飞机盘旋于南苑上空,弹坑累累,土柱冲天,硝烟弥漫。这是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的总攻。再次提起卢沟桥和南苑空袭,吴江平睁大深陷的双眼,情绪激动:“当年突围的时候,他们都死了,就倒在我旁边”。
3、抗日战争时期,冀东地区涌现了许多英勇的小英雄。其中,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的故事尤为感人。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他肩负着放羊和放哨的任务,一旦发现敌人,立即向村里发出警报。有一天,父亲交给海娃一封关于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要求他带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为掩护,顺利出发。
4、抗日英雄王二小王小二是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几个战争小故事(摘录)
小说中的雨来,以机智勇敢的形象,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少年儿童的代表。《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展现了孩子们在战乱中成长的智慧和勇气。银幕上的张嘎,他的故事通过电影《小兵张嘎》传递给观众,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
小故事一:《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负责放羊和放哨,发现敌人后给村里人发送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一天,海娃被父亲派去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
血战独树镇,1934年11月26日,孤军远征10天后,不足3000人的红25军在河南方城独树镇突然遭到***步兵和骑兵4000多人的猛烈攻击。当时大多数战士的枪都没能打响寒冷的天气,早已把枪栓冻结。
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军以公共租界的日本人聚集区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我军奋起还击开始,至11月12日我军西撤结束。
狼牙山五壮士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 路军5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他们 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 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