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过的端午节古诗
1、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宋·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不橘带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2、《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3、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小学必背端午节古诗
《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端午节,古人的诗篇中流露出对屈原的怀念。苏轼在《浣溪沙·端午》中写道,端午节时,佳人佩戴香囊,祈求平安健康。李隆基在《端午》中则描绘了端午节的盛大场面,盐梅佐鼎,曲糵传觞,人们在这一天庆祝节日。
《五丝》一诗则描绘了端午节的习俗:“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诗人通过描写人们用竹子编织五彩丝线的习俗,展现了端午节的热闹氛围。杜甫在《端午日赐衣》中表达了对朝廷恩赐的感激之情:“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适合小学生读的端午节古诗30首介绍
1、《渔家傲》:描绘了端午节榴花盛开、龙舟竞渡的美丽景象。《念奴娇》:诗中既有对屈原忠贞精神的缅怀,也有对龙舟竞渡的描写。《喜迁莺》:生动描绘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壮观场面。《花心动》:诗中既有对端午节节日氛围的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2、端阳采撷(宋·许文通)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宋·文天祥)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
3、端阳采撷(宋许文通)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乙卯重五诗(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端午(宋文天祥)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