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历史的故事,100字左右哦
甲午战争的失败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
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同日本签定了屈辱的《马关条约》。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的耻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何愁无故事。
虎门销烟: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坚定地表达了禁烟的决心,表示只要***一日不绝,他便一日不回,誓与禁烟事业共存亡。6月3日至6月25日,他在虎门海滩公开展示并销毁了所有缴获的***。这一行动不仅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也激励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展现了他们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侵略的决心。
民国年间,上海地方有一个乡绅,他非常富裕.有一天,大总统孙中山手头缺钱,想起以前借给他300两,于是到他家去。谁知这位乡绅忘恩负义,非不借钱,还没有好脸色,中山先生非常生气。
聂士成的事迹 聂士成,字功亭,1836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北乡。他自小就行侠仗义,曾在一个夏姓商贩被匪徒追杀时,聂母设法将其藏匿,使其幸免于难。聂士成归家后,热情款待,与夏结为好友。后来,夏弃商从军,入湘军袁甲三部当兵。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100字
1、宋仁宗重用王安石:宋仁宗欲用王安石,唐介以学古不切实际、政策多变为由反对。仁宗不听,任其为参知政事,问以治国之道,安石答以变法革新。 何充敢于直言:王敦夸耀其兄王含在庐江的政绩,何充作为庐江人,直言所见不同,使王敦无言以对,表现了何充的镇定和勇气。
2、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
3、岳飞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抗金英雄,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4、华罗庚立志回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华罗庚毅然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奔向祖国的怀抱。1950年2月,携夫人、孩子从美国经香港抵达北京,在途中华罗庚写下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
5、金圣叹因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行刑日,凄凉肃穆,杀气腾腾。吃完送行饭,金圣叹叫来狱卒说有要事相告,狱卒慌忙跑来,没想到他贴近狱卒耳边,故作神秘地说:花生与豆干同嚼,大有肉之滋味,此中秘密,幸勿外传。
秦始皇的故事【100字左右】
秦始皇的故事 秦始皇,名嬴政,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统一者,首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始皇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改革措施,包括统一度量衡、货币、书写文字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时秦始皇手下的徐福解释说,这是松树,松字左边为木,右边为公,那是万木的老祖宗。秦始皇听罢大怒,非要士兵挥砍大刀,将松树斩草除根不可,于是松树根再也不敢发芽了。好在秦始皇没说“断子绝孙”,松树便想出了“崩子成林”的法儿来延续后代,但是都长得七零八落,又矮又小。
历史故事一:据传,秦灭六国之后,有一个叫卢生的方士,受始皇之命出海,回来后,给始皇带回了句话,说:“亡秦者,胡也。”始皇相当迷信方士,所以他从子孙后世角度,即开始北筑长城,想让这个句话落空。当时始皇把修长城当做小老百姓修自已家院墙一样来修,但这条院墙出太长了。
秦始皇生平故事: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当时吕不韦为秦相,独擅大权。秦王政即位时由于年少,尊吕不韦为仲父,国政皆由吕不韦把持。前239年,秦王政年已21岁即将亲政,但此时秦国朝廷中却掀起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
有一次秦始皇出巡时,在湘山祠遇到大风,几乎不能渡河。秦始皇问博士(当时的一种官职)说:“湘君是什么神?”博士回答说:“听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埋葬在这里。”秦始皇对这个湘君非常生气,认为是在故意与他作对,就派人把湘山上的树全部砍光。因为当地是红土,湘山也变成了红色的秃山。
中国历史故事主要内容概括
“望梅止渴”描述了曹操在行军途中,为激励士兵克服口渴的困境,编造前方有梅林的故事。士兵们听后,想象梅子的酸甜,口渴感暂时缓解,从而激励他们继续前进。这个成语后来用来比喻用幻想或空想来自我安慰,以应对无法实现的愿望。
祖逖闻鸡起舞:东晋名将祖逖年轻时立志报国,与刘琨夜闻鸡鸣即起床练武,勤奋锻炼。陈平忍辱苦读:西汉名相陈平,家境贫寒,忍辱负重,坚持读书,终于显贵,成为美谈。杨靖宇殉国:杨靖宇为抗日英雄,被日军围困,以野草棉絮充饥,宁死不屈,壮烈牺牲。
在远古时代的齐国,有两位情深似海的朋友,管仲与鲍叔牙。 年轻时,管仲家境贫寒,肩负着赡养母亲的重任。鲍叔牙得知后,便与管仲合伙做买卖。尽管大部分资金出自鲍叔牙,但在盈利分配时,管仲总是能得到更多,原因是鲍叔牙理解他的困境。
《祖逖闻鸡起舞》东晋时期的名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