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文:关于端午节的故事6则
纪念屈原说:屈原,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因倡导强国之策而遭到贵族的反对,被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创作了《离骚》等杰作,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被秦军攻破,屈原投汨罗江自尽,以此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我从《七彩语文》中偶然得知,每年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自幼聪明才智过人,二十多岁便参与楚国朝政,深受楚怀王的信任。
张勃说,端午最早因节令而形成节日,更多和气候变化联系在一起,从魏晋时期,端午开始和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这给节日注入了文化内涵。由于人们对屈原高洁节操、伟大人格的认同,屈原与端午节之间产生了某种互动关系:端午节因屈原有了更为丰富的节日内涵,屈原则由于端午节而被人们不断地记起,不断地怀念。
外婆《端午节》儿童故事绘本分享
1、《端午节》儿童故事绘本分享 端午节到来,小艾深深思念外婆精心制作的粽子。外婆居住在江南一个风景如画的古镇,那里充满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小艾的太婆住在古镇里,她从未见过太婆,但图片展示了太婆生活的地方,古朴而宁静。端午节,小艾渴望品尝太婆的粽子,于是带着妈妈前往古镇。
2、端午节 作者:安城娜 内容介绍:本套《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绘本》,包含《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绘本:端午节》以及《春节》《元宵节》《立春》《二月二》《清明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腊八节》《小年》等十二个与节日相关的传统民俗故事。
3、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
4、通过屈原的故事,展现中国神话的丰富与独特。绘画***冯健男先生的插图,融合敦煌壁画风格、原始人壁画石刻风格等,呈现出一套文学与艺术兼备的图画书,让读者领略端午节的历史与文化。 《奶奶的丝线爷爷的船》以城市小孩的视角,讲述在端午节与爷爷奶奶共度的特殊体验。
5、郑勤砚博士,是一位在美术教育领域备受推崇的专家,他持有美术教育学博士学位,目前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系担任教职。
6、《小粽子,小粽子》作者是卷儿,之前我并不了解这位作者,因为这个可爱的名字,我去查询了一下这位作者的介绍。以前读过一些端午节主题绘本,内容多半是宏大的中国文化主题,像端午节传说,历史、包粽子、做香包等等,较全面的讲解了端午节的文化和习俗。这本《小粽子,小粽子》让我眼前一亮。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六篇】
1、楚国人民闻讯,纷纷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见屈原的身影。这便成了每年此日竞赛龙舟的起端。之后,人们每年这个时候,都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但由于人们祭屈原的米,都让江上的蛟龙吃掉,故后来人们改用粽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粽子。此后,历代沿袭下来,便演变成端午节吃棕子的风俗。
2、篇一:端午节与故事 在北方,端午节那天,人们习惯在孩子的头上插上石榴花,祈愿他们平安吉祥。这个习俗源远流长,却鲜为人知其中蕴含的感人故事。 古时候,在一个不大的村子里,住着一位名叫榴花的女子。她性格善良,为人贤淑,与邻里和睦相处。当时,战事频繁,村里的男子都被征召去当兵。
3、《端午节》的故事: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4、端午节的民间传说故事篇一 在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有个小渔村。村里有个姓曹的渔夫,他有个女儿叫曹娥。一年春夏之交,连续的大雨导致舜江水位暴涨。曹娥的父亲为了不错过渔汛,不顾女儿的反对,出海捕鱼。曹娥心中不安,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