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篇1 近期,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数学家的故事》,其中最让我敬佩的就是华罗庚,这位伟大的数学家所发生的故事了。 华罗庚因病左腿残疾,所以,他平时走路都需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伐,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
华罗庚,这位杰出的数学家,以其聪明、好学、勤奋和强烈的爱国情怀,成为了我最敬佩的人。他1910年生于江苏省金坛县,尽管家境贫寒,但他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了对数学的热爱之中。
华罗庚的爱国情怀同样令人感动。1936年夏天,作为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了两年。此时,抗日战争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华罗庚的故事启示我们,要成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不仅需要聪明和勤奋,还需要爱国情怀。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篇1 《数学家的故事》讲述了许多位数学家小时候的故事。其中有两篇给我印象最深,分别是《小欧拉智改羊圈》和《数学神童希帕蒂亚》。 《小欧拉智改羊圈》讲述了欧拉爸爸设计了一个长40米,宽15米的长方形羊圈,施工过程中发现围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
今天,我读了《数学家的故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数学家华罗庚。华罗庚(1910年——1985年)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小时候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可是对数学却很感兴趣。他在读完中学后,因为家里贫穷,交不起学费,从此华罗庚失学了,他回到家后只能依靠卖点小东西生活。
数学名人的故事30字
1、数学家的故事30字:①高斯出生贫寒,从小热爱数学,还纠正父亲计算错误,长大后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②伟大数学家阿基米德为叙亥厄洛王鉴定皇冠,在洗澡时得到启发,运用排水法判断出皇冠是否掺假。
2、高斯是这样解答的:他将1加至100与100加至1两两配对,形成两排数字相加,即1+2+3+4+……+96+97+98+99+100和100+99+98+97+96+……+4+3+2+1。每一对的和都是101,共有50对,因此总和是50个101,即5050。由于这个计算过程重复了两次,所以最终答案是5050除以2,得到25250除以2等于5050。
3、费马生于法国南部,在大学里学的是法律,以后以律师为职业,并被推举为议员。费马的业余时间全用来读书,哲学、文学、历史、法律样样都读。30岁时迷恋上数学,直到他64岁病逝,一生中有许多伟大的发现。不过,他极少公开发表论文、著作,主要通过与友人通信透露他的思想。
4、数学家祖冲之生活在公元四世纪末至五世纪初的中国,他以卓越的数学才能和对圆周率精确计算的贡献而闻名。祖冲之从小广泛阅读天文和数学书籍,勤于钻研,最终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数学家与天文学家。祖冲之最突出的成就是在圆周率的计算上。
5、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6、答案:高斯是数学界的传奇人物。小时候,他就能快速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一次,老师让全班计算从一加到一百的和,高斯用巧妙的办法,迅速得出正确答案。这展现出他的天赋和聪明才智。成年后,高斯成为国际公认的数学家和科学家,为人类科学进步作出巨大贡献。他对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数学家的故事600字以上
1、《几何原本》在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至今仍被广泛引用。欧几里德作为教育家与学者,强调独立思考与严谨治学,对科学与教育领域产生深远影响。高扬芝,中国数学家,出生于江西南昌,学习勤奋,对数学有深厚兴趣。她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后在上海大同大学担任数学教员,成为教授与数学系主任。
2、中国留学生苏步青以第一名成绩考入日本著名仙台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并因成绩优异和研究课题成为校内名人。他与松本米子相识,两人相恋。1927年,苏步青成为帝国大学数学系讲师,松本米子支持他回国,两人在1928年结婚。
3、数学家的故事1 在进入都灵皇家炮兵学院学习后,拉格朗日开始有计划地自学数学。由于勤奋刻苦,他的进步很快,尚未 毕业 就担任了该校的数学教学工作。20岁时就被正式聘任为该校的数学副教授。从这一年起,拉格朗日开始研究“极大和极小”的问题。他采用的是纯分析的 方法 。
数学家的故事(不超过50字)
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古人学习几何更是困难,据说当学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这个定理时,好多人就无论怎样都学不会了,因此这个定理又叫‘驴子的梯子’。
数学家的小故事简短陈景润:陈景润是我国有名的数学家。他不爱逛公园,不爱遛马路,就爱学习。他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数学家陈景润边思考问题边走路,撞到一棵树干上,头也不抬说:“对不起、对不起。”继续思考。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是啊,只要努力才有成果。
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
数学家陈景润的小故事 数学家陈景润边思考问题边走路,撞到一棵树干上,头也不抬说:“对不起、对不起。”继续思 考。数学家鲁道夫的故事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 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数学家的故事
1、华罗庚,一位数学家,有一次与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玩耍。在途中,他们偶遇一座荒坟,坟旁立有许多石人、石马。华罗庚的好奇心被激发,决定一探究竟。面对邻家孩子的害怕,华罗庚笑着安慰说世间无鬼,然后大胆地向荒坟走去。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观察那些石人、石马,用手触摸各个部位,觉得非常有趣。
2、蒲丰试验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3、华罗庚,中国杰出的数学家,年少时便展现了数学天赋。他协助父亲经营小店铺,闲暇之余,便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演算着各种复杂的公式。华罗庚的痴迷程度令人惊叹,有时竟至忘记了顾客的存在,将演算的结果误认为是顾客应支付的款项,使得顾客感到困惑和惊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