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趣味数学小故事
【篇一】鸡兔同笼问题,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趣味数学题目,早在1500年前的《孙子算经》中就有了记载。书中描述了一个有趣的情景:一群鸡和兔子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二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如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二年级的小明正在家里复习数学。他觉得数学很抽象,有时难以理解,因此有点厌烦。突然,他想起了他最喜欢的动物——猴子,于是决定把数学和猴子结合起来,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小明想象自己来到了一个猴子王国,这里的猴子们都非常聪明,擅长解决各种问题。
年级趣味数学小故事(一) 哪吒继续向藏宝阁跑去,突然感到一个巨大的阴影罩住了他,哪吒刚想抬头看清这个阴影是什么怪物时,那怪物用尾巴轻轻一扫,一股强大的水流把哪吒卷出去很远,原来是东海大将鲨鱼。
趣味数学小故事
结论:这个趣味数学小故事揭示了一个关于狐狸精明算计和老山羊吃亏的经济学道理。故事中的狐狸利用了数学技巧,看似公平的交易实际上让老山羊蒙受了损失。
故事《燕子考青蛙》讲述了燕子与青蛙的数学竞赛。青蛙设计了一个问题:从上个星期一开始,每天比前一天多吃两只害虫,问一星期共吃多少只害虫?燕子快速计算出答案是49只害虫。接着青蛙反过来问燕子类似问题,燕子利用图形和加法快速得出答案56只害虫。青蛙解释速算窍门,燕子称赞青蛙的智慧。
数学趣味小故事20字54句过了一会儿,陈景润在图书馆学到了他不知道的东西,高兴地走到理发店。然而,他经过外语阅览室,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新书,非常有趣。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
趣味数学故事100篇
趣味数学故事100篇如下:数学天才的蛋糕 有一天,数学天才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庆祝他的生日。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
故事《燕子考青蛙》讲述了燕子与青蛙的数学竞赛。青蛙设计了一个问题:从上个星期一开始,每天比前一天多吃两只害虫,问一星期共吃多少只害虫?燕子快速计算出答案是49只害虫。接着青蛙反过来问燕子类似问题,燕子利用图形和加法快速得出答案56只害虫。青蛙解释速算窍门,燕子称赞青蛙的智慧。
短的数学小故事有哪些?
趣味数学小故事——400字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着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
唐僧师徒摘桃子: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较后还剩1个。
高斯在哥廷根大学时有次因故迟到,赶到教室时老师不在,只有黑板上的几道题目。他以为是作业就自己琢磨了一夜,可是只解出了一道题。交给老师时,老师说这些是数学史上最著名的难题啊!当年的高斯只有19岁。
数学趣味小故事
结论:这个趣味数学小故事揭示了一个关于狐狸精明算计和老山羊吃亏的经济学道理。故事中的狐狸利用了数学技巧,看似公平的交易实际上让老山羊蒙受了损失。
数学趣味小故事20字54句过了一会儿,陈景润在图书馆学到了他不知道的东西,高兴地走到理发店。然而,他经过外语阅览室,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新书,非常有趣。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
在众多数学趣味小故事中,曹冲称象的故事家喻户晓。曹操想知道巨象的重量,属下们纷纷提出笨拙的方法。曹冲提出,在船上做标记,然后用石头替代大象,测量石头的重量,从而得知大象的重量。曹操听了很高兴,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高斯是数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从小就有惊人的数学才华。
故事《燕子考青蛙》讲述了燕子与青蛙的数学竞赛。青蛙设计了一个问题:从上个星期一开始,每天比前一天多吃两只害虫,问一星期共吃多少只害虫?燕子快速计算出答案是49只害虫。接着青蛙反过来问燕子类似问题,燕子利用图形和加法快速得出答案56只害虫。青蛙解释速算窍门,燕子称赞青蛙的智慧。
以下是几个数学趣味小故事: 泰勒斯巧测金字塔 故事梗概:泰勒斯是古希腊的数学家和哲学家。有一次,他看到法老的告示,要寻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泰勒斯便前往应征,并向法老保证只需要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就能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