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历史小故事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张骞的历史小故事:西汉时期,伟大探险家张骞奉汉武帝之命,踏上寻找大月氏的征程。公元前139年,他从长安出发,穿越陇西,却不幸在河西走廊被匈奴俘虏。软禁期间,他娶匈奴女子为妻,但坚毅不屈,历经十一年,终于与甘父一同逃出,穿越沙漠和葱岭,到达大宛国。
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发生在西汉时期,这位名叫匡衡的年轻人因为家境贫寒,无法负担照明费用,为了读书,他巧妙地凿通了邻居家的墙壁,借取了邻居家微弱的烛光,这一举动不仅照亮了他的学习之路,也感动了邻居,最终在大家的帮助下,匡衡得以继续深造。
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让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操从此再也不疑刘备了。刘备的机智和曹操的狡猾,通过这次煮酒论英雄的对话展露无遗。刘备巧妙地掩饰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成功地让曹操放松了警惕。这段历史故事,不仅展现了两位英雄人物的个性,也揭示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斗争。
十个200字左右的历史小故事
1、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2、《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3、“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您的儿子的名字却排在我孙山之后。”从此,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将考试未被录取的情况称为“名落孙山”。实际上,通过搜索引擎你可以了解到,这是一个流传已久的历史典故。孙山的故事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笑话。
4、秦始皇偶尔看到丞相李斯出行时,车骑侍从浩瀚,甚是招摇,登时心生不满。没想到身旁有个寺人当时偷偷地把这件事通知了李斯。李斯大为惊慌,因而当前每次出行都大大的增加了本人的车骑侍从,再也不敢嘚瑟了。秦始皇分明是身旁人保密,因而将那天陪侍在本人身旁的寺人都杀了。
5、在林则徐禁烟时期,他面临失败的局面,因为皇帝在他实施禁烟政策前将他调离。幸亏有黄飞鸿、苏乞儿等人的帮助,林则徐直奔***仓库,制服了走私者,成功销毁***。在甲午战争的威海卫保卫战中,北洋水师的定远舰管带刘步蟾为避免资敌,炸毁了旗舰定远。
6、一个穷困的少年,凭借自身的勤奋与智慧,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财富创造神话。其在世道低迷之时屡屡出手并赚得衣钵满归,资本市场叱吒风云收获丰厚的经典案例也被列入世界管理***的商业教程。(历史人物故事200字)。
有关隋朝的历史小故事(100至200字左右,要有道理)急
隋炀帝在大业元年派遣刘方为罐州道行军总管,李纲作为司马协助,旨在侵略位于现今越南中南部的林邑,此地因盛产珍奇宝物而闻名。在此之前,刘方已经成功平定了交趾(即现今越南河内)。大业元年正月,刘方率领水军主力抵达林邑入海口,林邑王梵志派出军队据守险要之地,但很快被隋军击溃,逃散无踪。
“如挂角”的典故,说的是隋朝李密的故事,他曾做过瓦冈山反隋义军的首领。李密,字法主,京兆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祖上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李密少年时代,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职。
第二段为邗沟,隋炀帝于605年征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通邗沟,邗沟在春秋时期由吴王夫差下令开通,隋朝大运河的邗沟就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的基础上疏浚的,它从山阳到江都入长江。
年7月的一天,隋文帝卧病在床。杨广得知父亲病重,心中暗喜,认为登上帝位的时机终于到来。他急忙给杨素写信,询问如何处理父亲的后事。然而,送信人却将杨素的回信误送给了文帝。文帝大怒,立刻召杨广入宫,要当面质问。
秦琼卖马 隋朝末年,在济南府当差山东豪杰秦琼受命来潞州办事,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带盘费俱已耗尽。无奈之中,牵着他心爱坐骑黄骠马到西门外二贤庄去卖。秦叔宝将黄骠马拴在庄南大槐树下。单雄信听说有人卖马,便去相马。
有关舍身取义的故事两则200字左右
1、故事一:岳飞舍身取义 南宋时期,有一位英勇的将领名叫岳飞。他忠诚于国家,勇敢地抵抗金国的侵略。有一次,岳飞率领军队攻打一座城池,城内的敌人非常顽强,双方激战了数日。最后,岳飞决定亲自带领一支小队,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敌后,烧毁敌人的粮草。
2、董存瑞炸碉堡 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
3、舍生取义的古代事例:1,谭嗣同笑迎死亡。1898年,光绪皇帝决定变法,谭嗣同成了主要助手。不料慈禧太后又发动了政变,囚禁了皇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康有为等人逃走了。谭嗣同没有跑,他说:“各国的变法,没有不流血而成功的。现在中国还没有人为变法而流血,这是国家不能强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