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故事400字以上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袁隆平发现了一株“野败”,最终成功研究出了杂交水稻,并移植在田中。杂交水稻产量远远高于普通水稻,粮食产量也因此大大提高。虽然产量提高了,但袁爷爷并不满足于此。他带着团队苦心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刷新水稻的亩产量。
袁隆平爷爷,1930年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生前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最敬佩的人。很遗憾,袁隆平爷爷于5月22日13点07分,在长沙去世,享年91岁。这位让人敬佩的院土从此离开了人世,离开了我们。
我们纪念袁隆平,是缅怀他仰望星空的精神。袁老的两个梦想耳熟能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梦想试验田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保障国家和世界的粮食安全。耄耋之年,袁隆平又提出研发“海水稻”的宏大构想。
致敬坚持梦想、不懈奋斗的“90后男神”。袁隆平曾在公开场合多次畅谈自己的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超级稻高产;另一个是覆盖全球梦,让超级稻走出国门造福世界。
袁隆平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200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4年获世界粮食奖励基金会颁发的世界粮食奖;2007年4月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名人高尚小故事400字
名人成长故事林 肯的台阶 一个1 周岁左右的小男孩, 被年轻的妈妈牵着小手来到公园的广场前,版 要上有十几个阶梯的台权阶了。 小男孩却挣脱开妈妈的手, 他要自己爬上去。 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 他的妈妈也没有抱他上去的意思。
乔治·克鲁尼是著名的好莱坞演员和导演,他的高尚品质之一体现在他对慈善事业的慷慨支持上。他曾多次捐款帮助那些需要援助的人,包括难民、贫困儿童和疾病患者。有一次,他得知一家小型慈善机构因为***而面临关闭,他毫不犹豫地捐出了一大笔钱,帮助这家机构渡过了难关。
故事一:老张是郊外一所小学校的老师。在这学校里,几乎全是年轻女教师,谁也不乐意干冲厕所这臭烘烘的活。老张说:“我来吧,反正我从小有鼻窦炎,嗅觉不大好。”这一冲就是十几年。老张并没有因此多得到一点什么,谁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人人都觉得,老张鼻子不好,理该干这臭活。
高风亮节的名人故事篇1: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至今仍广为传颂。孟子一生坚持仁政、民本思想,他提倡君子的品德,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以德服人,而不是以权势压人。篇2:潘斯濂,字兆端,号莲舫,是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位官员。
袁隆平的故事(通用5篇)
1、袁隆平的故事(1)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创造了无价的物质财富,心灵无比富裕。袁隆平,躬耕于田畴,淡泊名利,真实于自我,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
2、袁隆平小故事 篇1 “装修要花钱,何必浪费呢” 由于工作需要,院里几次决定给袁老师换大一点的办公室,再装修一下,但袁老师不同意,说:“这间办公室蛮好嘛,我都习惯了,有感情了,再说,装修要花钱,何必浪费呢。”大家拗不过他,只好算啦。袁隆平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手里每年掌握着几千万元的经费。
3、年8月,19岁的袁隆平高中毕业,他决定离开南京,励志回重庆去读农学院。到了西南农学院,他更是过得自在,期间只有一次辉煌:救过一个人。他编的考分歌谣在班上流传:三分好,励志故事三分好;不贪黑,不起早;不留级,不补考。
4、袁隆平的事迹概括心得【篇一】 对于这位伟大的、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创造了无限财富的袁隆平院士,有人评价他的身价何只千亿,可他每月的收入连工资加补贴也只有几千元。依其贡献,他应该拥有更多的钱,但面对几千元的工资,他乐呵呵地说:“要生活和生产,钱是重要的,但钱的来路一定要正。
5、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袁隆平的事迹材料(通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袁隆平的事迹材料 篇1 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大学学农的袁隆平因亲身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让他不满足于在农业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于是转向研究杂交水稻。
6、袁隆平曾幽默地说:“我不在家,就在实验田;如果不在实验田,那一定是在去实验田的路上。”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的第一块实验田位于安江农校,中古盘7号田是其见证了他的努力与坚持的地方。
袁隆平的故事作文400字左右
致敬坚持梦想、不懈奋斗的“90后男神”。袁隆平曾在公开场合多次畅谈自己的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超级稻高产;另一个是覆盖全球梦,让超级稻走出国门造福世界。
写袁隆平院士的优秀作文1 袁隆平一生扎根在稻田之间,实现了千百年来人民心中最朴素的愿望,攻克了曾经绊倒半个地球的难题,让上亿人口摆脱饥饿。袁老如同夜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照亮了后来者继续前行的路,他给世人留下的不仅是丰富的食粮,还有无尽的精神财富。 我们纪念袁隆平,是缅怀他仰望星空的精神。
永远怀念袁隆平作文1 2021年5月22日,一个值得全国人民去缅怀的日子,因为,在那一天,一颗巨星陨落——袁隆平老先生逝世了。 得知此消息后,全国人民自发组织队伍悼念,湖南人民更是站在风雨中,对袁隆平老先生的遗照,多次鞠躬。当时现场的人数达几百人,每个人眼里无不含着着热泪。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1930年——2021年)给我的印象就像是一位躬耕于田间地头的农民,古铜色的脸庞皱纹道道,就像是他所热爱的土地一样。作为一位农业科学家,他心中有一个笃定的信念——让全天下的人都吃饱饭。
袁隆平的故事
年8月,19岁的袁隆平高中毕业,他决定离开南京,励志回重庆去读农学院。到了西南农学院,他更是过得自在,期间只有一次辉煌:救过一个人。他编的考分歌谣在班上流传:三分好,励志故事三分好;不贪黑,不起早;不留级,不补考。
袁隆平的故事简短概述如下:实验田的坚守:袁隆平曾说“我如果不在家,就一定在实验田;如果不在实验田,就一定在去实验田的路上”。这体现了他对科研的执着与热爱。
袁隆平的故事概括:袁隆平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为了培育能保持高产的杂交水稻的种子,他花了1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培育成功了,这种杂交水稻亩产达到1000多,为改变我国粮食生产的落后状态打了一个翻身仗。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故事充满了对农业科学的热爱与执着追求。立志解决粮食问题 袁隆平在看到中国水稻产量低、无法满足庞大人口需求的现状后,决心投身农业科学,立志解决这一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