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战时期的故事,100字左右,急!
抗日战争时期,微山湖的芦苇丛成了孩子们自由玩耍的乐园。而小英雄牛娃的故事,更是让人向往那时的自由生活。牛娃,一个放鸭的孩子,机智勇敢,常常捉弄日本鬼子。一天,日本鬼子计划从莲花镇给土地庙据点运送一批枪支。
王二小的血染红了天!王二小的故事在抗日战争时期流传甚广,他勇敢地面对敌人,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成功地保护了乡亲们的安全。他的英雄事迹激励着无数人,成为了抗战时期的英雄楷模。每当人们讲述他的故事,都会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年6月的一天,八路军来到猪头岭。邓玉芬第一次聆听八路军宣讲抗日道理,懂得了只有穷苦人都行动起来,拿起枪杆打日本,才能救国救己。邓玉芬和丈夫商量:“抗日是咱自己的事,把儿子叫回来打鬼子去吧!”丈夫二话没说,揣块糠饼子连夜出去找儿子。邓玉芬的大儿永全、二儿永水成了游击队战士。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
抗日战争小故事100字
1、在抗日战争时期,龙门村的放羊娃海娃因其勇敢和机智被选为儿童团的团长,协助八路军执行任务。一日,老村长交给海娃一封重要的信件,要求他迅速送达。海娃坚定地承诺会按时完成任务,并将信件藏好,赶着羊群出发。途中,他发现敌人在接近,为了保护信件,他机智地将信绑在羊尾巴下。
2、小明的家乡被日军入侵。小明生活在北方一个宁静的小镇,但抗日战争的战火蔓延到了这里。一天,他突然目睹了日军入侵,他们的铁蹄蹂躏着家园,无辜的百姓遭受残忍的杀害。这一幕深深地印在小明的心里,他决心为抵抗敌人做出贡献。小明加入抗日队伍。
3、① 抗日战争时期的小故事100 抗日战争时期,在龙门村里有一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既勇敢又机灵,因而被选为儿童团的团长,协助八路军更好的完成任务。一天,老村长交给海娃一封信,让他尽快给八路军送去,临走时还不忘叮嘱他:这封信非常重要,一定要安全送到啊! 海娃拍着胸脯说:放心吧,村长,我一定按时完成任务。
4、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抗战的小故事]抗战小故事五十字
1、王二小,1929年1月22日出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乡上庄村,是一名抗日小英雄。在家中排行老二,他的哥哥叫石头,父亲阎贵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母亲阎张氏则给人做针线活。二小全家四口人挤住在本村奶奶庙里。在日军“扫荡”中,王二小引导敌人进入八路军的埋伏圈,不幸被敌人杀害,英勇牺牲,年仅12岁。
2、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小英雄雨来成为了众多抗日故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面对日军的残酷审问,他始终坚守着不屈的信念,宁死不屈地保护着自己的情报叔叔。当鬼子的铁拳一次次落在他的身上,雨来脸上满是血迹,但他的眼神却依旧坚定。
3、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住着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一天,海娃的父亲让他以放羊为掩护去送信,途中遇到鬼子,海娃急中生智,将信藏到了羊尾后。夜晚,海娃趁着敌人熟睡,逃了出来。敌人追赶上来,打伤了海娃的手。这时,八路军赶到,消灭了鬼子。
抗日英雄的一些小故事,要短,越短越好,最短的就采纳【必须超100字...
九斤半最终因饥饿而逝,但他是为革命而英勇牺牲的。陈庚对九斤半的离世感到万分悲痛,这份伤痛如利刃般刺入心口。革命事业必须继续,但在长征的路上,再也看不到这位义子的身影了。一个年仅孩童,却拥有如此坚定的血性和志气,用生命为长征谱写了乐章,用鲜***写了“革命”二字。
刘胡兰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1947年1月12日 ,刘胡兰被***军和地主武装抓捕了。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抗日小故事100字
1、抗日小故事:儿童智送情报 故事概括: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名聪明机智的儿童成功地将重要情报传递给抗日部队,为战斗的胜利作出微小贡献。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居住着许多勤劳善良的村民。由于靠近前线,这里的孩子们经常听到有关抗日战争的消息。
2、小明的家乡被日军入侵。小明生活在北方一个宁静的小镇,但抗日战争的战火蔓延到了这里。一天,他突然目睹了日军入侵,他们的铁蹄蹂躏着家园,无辜的百姓遭受残忍的杀害。这一幕深深地印在小明的心里,他决心为抵抗敌人做出贡献。小明加入抗日队伍。
3、李爱民是太行山区的一个抗日小英雄。1942年春天,11岁的李爱民担任抗日儿童团团长。有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让他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一件“火急”信。李爱民二话没说,回家赶上心爱的小毛驴,带了草绳和镰刀,把信装进袜筒子里出发了。一路上还算顺利。
4、在1938年的春天,徐州境内的守军遭受了日军猛烈的炮火攻击,被迫撤出台儿庄,坚守阵地。当时,第十一师的师长决定组建敢死队,以夺回阵地。尽管知道前路凶险,战士们依然踊跃报名。
5、九斤半最终因饥饿而逝,但他是为革命而英勇牺牲的。陈庚对九斤半的离世感到万分悲痛,这份伤痛如利刃般刺入心口。革命事业必须继续,但在长征的路上,再也看不到这位义子的身影了。一个年仅孩童,却拥有如此坚定的血性和志气,用生命为长征谱写了乐章,用鲜***写了“革命”二字。
6、抗日英雄的故事一 王二小(1929年1月22日—1942年10月25日),本名阎富华,化名王朴,中国少年抗日英雄,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人。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抗日战争故事100字
为了给战士们改善伙食,连司务长吕司务长想方设法从老乡家买来了一条狗。炊事班的老班长王喜则通宵未眠,一直守在炉灶边炖狗肉。天快亮的时候,我查哨经过伙房,顺手夹了一块红枣大小的肉尝了尝,称赞道:“真好吃。”老班长没有说什么,但狠狠瞪了我两眼。
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位名叫王二小的少年展现了非凡的勇气。他常常在山坡上放牛时,帮助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也就是农历九月十六那天,日本鬼子再次进行扫荡,迷路后看见了王二小。日军命令他带路,王二小表面上答应,实际上为了保护乡亲们的安全,他引导敌人走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详细解释如下:小明的家乡被日军入侵。小明生活在北方一个宁静的小镇,但抗日战争的战火蔓延到了这里。一天,他突然目睹了日军入侵,他们的铁蹄蹂躏着家园,无辜的百姓遭受残忍的杀害。这一幕深深地印在小明的心里,他决心为抵抗敌人做出贡献。小明加入抗日队伍。
抗日英雄的故事一 王二小(1929年1月22日—1942年10月25日),本名阎富华,化名王朴,中国少年抗日英雄,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人。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