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读后感250字
1、跟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比我幸福多了。家里有暖气,桌上有大鱼大肉。爸爸妈妈的疼爱,背着漂亮的书包去学校,这些都是小女孩儿无法拥有的。她拥有的仅是世界给她的冷漠和残酷,我的心情坠入伤心的深渊。我懂得了,珍惜幸福,珍惜现在美好的一切。
2、对于小女孩的悲惨生活,我深感自责,她拥有的只是幻想;而我拥有的一切,都是真实的。看着卖火柴的小女孩,她的家庭是家破人亡的,而我的家庭却是幸福美满的。我有疼爱我的家人,这比什么都重要。然而,我却不听话,常常惹他们生气,还顶嘴,这真的不应该。
3、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 前几天,我学习了一篇让人深切同情穷苦人民的遭遇的文章——《卖火柴的小女孩》。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的大年夜里冻死街头。当我读到她因为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而爸爸一定会打她时,我感受到小女孩的父亲非常狠心。
4、今天,我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内心深受触动,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痛楚。故事发生在一个温暖团圆的大年夜,小女孩却无助地被父亲赶出家门,被迫在寒冷的街道上卖火柴。她穿着单薄破旧的衣物,在纷飞的大雪中艰难前行,饥饿与寒冷如影随形。
5、《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心里好难过:哎,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我心里真的好难过啊。小女孩在那么冷的除夕夜里,一个人孤零零地卖火柴,还害怕被爸爸骂,真是让人心疼。幻想中的温暖:小女孩擦亮火柴时,看到的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和慈祥的奶奶,都是她心里最渴望的温暖和幸福。
四年级交通事故小学生读后感作文250字
1、交通事故案例的读后感,让我深感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这个故事讲述了一起发生在山西的事故。2005年,山东莒县的唐某驾驶微型面包车在国道上行驶时,不幸与吕某驾驶的大型货车发生碰撞,导致唐某当场遇难,面包车严重受损。
2、交通事故是那么可怕,一刹那间,就夺走了一个家庭本来应有的幸福。现在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马路也越来越拥挤,同时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如果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交通规则,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我相信一定可以避免很多悲惨的交通事故。
3、不喝酒:开车前不喝酒,拒绝酒后驾驶,让“酒”远离人心。不闯红灯:经常有许多人闯红灯,也经常会发生交通事故这种交通矛盾总会在人们的侥幸中得以生存,不要因为闯红灯车子没撞到自己而一而再,再而三。
4、安全是实现自己梦想的基础,一个人有安全才有生命,才能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实现自己的梦想,拥有美丽人生。我本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有着爸爸妈妈的疼爱,每天上学,爸爸总会叮嘱一句:“黄莉,上学路上注意安全。“可是有一天,一次交通事故,打碎了我美满的家,让我和妈妈痛苦至今。
5、在涉及到儿童的交通事故当中,每五起事故就会有一起造成死亡!这些事故都是由于同学们在上放学的路上不注意走斑马线,不注意看红绿灯,总是追逐打闹,甚至在马路上玩耍。往往看似简单的小事情就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可怕的恶果。
小故事大道理250个字
从前,赵国有个人家里老鼠多得成灾,他就到中山国去要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这只猫不仅善于捕捉老鼠,也善于吃鸡。一个多月后,他家的老鼠被捉干净了,鸡也被吃了个精光。他的儿子不解:“为什么不把这只馋猫赶走呢 父亲告诉他:“我们的祸患是老鼠,而不是鸡。
今天,我想分享一则小故事,它虽简短却蕴含深刻的道理。故事内容:一个小男孩因为不想上学,便欺骗自己的妈妈。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来到一个大森林,被森林大王抓住。小男孩谎称肚子痛,但聪明的大王并未相信。随后,大王提出让小男孩当大王,并邀请他的朋友来参加聚会。
所长无用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为什么?”“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
小故事大道理200字带感悟)。这个故事让我感动极了,在股市中杰克与海伦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那种表现,让我们看到了友谊的可贵。当杰克说要将自己的生命分一半给海伦时,不是孩子无心的话语,是值得我们青少年深思的 故事:一个农场主悬赏100美元寻找他丢失在谷仓里的一只名贵手表。
小故事大道理300字 碎罐过去,有一个人提着一个非常精美的罐子赶路,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啪”的一声,罐子摔在路边一块大石头上,顿时成了碎片。路人见了,唏嘘不已,都为这么精美的罐子成了碎片而惋惜。
宽容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它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
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250字
1、但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不愿虚度光阴。于是,匡衡决定借助邻居家的灯光来读书。他仔细观察四周,发现自家的墙壁有一处透光到邻居家。于是,他找来工具,开始凿壁,终于成功地借到了微弱的光线。从此以后,匡衡不畏艰辛,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人。
2、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匡衡,家境贫困没钱读书,经常去学院偷读。邻居家的孩子见了,还嘲笑他。书院的先生见他好学,便借书给他读。不过匡衡没钱买蜡烛,只能借邻居家的光。后来,他发现邻居家的墙上有洞,就请邻居帮忙把洞口扩大,以便借光读书。但邻居发现后,对他一顿臭骂,并说他不学好。
3、匡衡凿壁借光讲的是匡衡家里穷没钱读书,于是在墙壁上凿洞,借邻居家的光读书的故事。匡衡是西汉时期的一个丞相,有着很深的学问。不过在他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根本没钱上学。书院里的先生看他喜欢学习,就把书借给他读。不过家境贫困的匡衡,连蜡烛都用不起,只能借邻居家的光。
4、西汉时期,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5、西汉时期,有一个叫匡衡的孩子,勤奋好学,但因为家中太穷,实在买不起蜡烛,这可怎么办?一天,匡衡突然想到一个办法:旁边邻居家有亮光,可以凿一个小洞,让亮光透进来,就能读书了。但是家中的书读完了,没有书看,后来听到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主人名叫文不识,家中富有,还有很多的书。
抗战小故事抄写下来,字数在250字左右
1、一天下午,一名叫菊本的军曹和一个叫白连碧的特务从河边的碉堡下来,去了保公所。村民们立刻通知了正在麻峪村工作的游击队长杜钢和队员李英。两人迅速背上背筐,带上除草的小薅锄,化妆成农民,尾随敌人其后。
2、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小英雄名叫王二小。1942年10月25日(农历九月十六),日本鬼子再次进行扫荡,迷路时遇见了在山坡上放牛的王二小。鬼子要求他带路,王二小假装答应,实际上是为了掩护乡亲们转移。他带领鬼子进入八路军的埋伏圈,最终八路军成功全歼敌人。
3、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佟麟阁等***抗日将领,称赞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上将。
4、当年赵登禹在 喜峰口驻守。日本进攻喜峰口,并且日本武器精良当时我军根本打不过他们。于是赵登禹审时度势 在晚上 轻装简从,准备偷袭日本军队。 当时赵登禹认为我方武器太过垃圾,如果真和小日本打,会吃亏的。索性一把枪都不带,一人带一口刀,几颗手榴弹去偷袭。
5、聂帅与指挥所的几位同志找到了一位可靠的老乡,并准备了一副挑子。在挑子上,他们装满了食物和必需品,包括许多梨子。挑子成为了太行山区最佳的交通工具,能够翻山越岭,避免颠簸。在送走这两个日本小女孩后,聂帅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深知自己为和平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她们的安全感到欣慰。
三年级哲理故事
1、【篇一】适合小学三年级读的哲理故事 得意的鸟蛋: 一个圆滚滚的鸟蛋,不知为什么,忽然从灌木丛上的鸟窝里骨碌碌地滚了出来,跌在灌木丛下厚厚的落叶上。奇怪的是居然没有跌破,一切完好如初。
2、【篇一】适合三年级小学生的哲理故事 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我国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
3、一 给几个比较有哲理的300字小故事 「不要害怕你的生命会结束,而要害怕它从未开始。」—— 格雷斯.汉森 有一个人搭船到英国,途中遇到暴风,全船的人惊慌失措,他看到一个老太太非常平静的在祷告,神情十分的安详。等到风浪过去,全船脱离了险境,这人很好奇的问这老太太,为什麽一点都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