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100字左右概括《草船借箭》的故事,用上“妒忌、推却、自有妙用...
1、曹操下令说,雾大,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太阳出来了,雾还没散。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
2、鲁肃见了周瑜,果真不提此事。 前两天诸葛亮什么动静也没。而第三天四更时,大雾漫天。诸葛亮把鲁肃悄悄请到船上,一起去取箭!船朝北岸开去。在靠近曹军水寨的情况下,诸葛亮下令让船头朝西,尾朝东,一字摆开。并让士兵擂鼓呐喊。
3、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4、《草船借箭》讲述诸葛亮利用天气风向从曹操军营得到需要的箭,展示了他的神机妙算。他借大雾漫天掩护,用草船向曹操借箭,使周瑜的妒忌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这一智慧的策略让人们佩服不已。
5、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并说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理应照办,并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说自有妙用。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
6、周宇妒忌怕他推却让他立下军令状,孔明找到鲁肃借草船和士兵,鲁肃不解,孔明说,我自有妙用。第三日大雾漫天,孔明在船上命令士兵击鼓呐喊,曹军看不清只能射箭回击,回到岸上,取下草船上的箭数了下10万有余。周宇感叹,孔明真是神机妙算。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100字
1、那天江上大雾弥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命船赶紧往回开。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
2、周瑜的嫉妒之心最终未能得逞,反而成就了诸葛亮的威名。这一历史故事,不仅揭示了人性中的嫉妒与智慧,还展示了古代智者的风采。诸葛亮的计策巧妙绝伦,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智谋。《草船借箭》成为后世评价诸葛亮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话。
3、草船借箭的故事概括以下内容是我对草船借箭的概括:周瑜为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算定了大雾之日,便借子敬二十只草船驶往曹营,曹操因疑雾中有埋伏,便令以乱箭射之。
4、草船借箭的故事中,周瑜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下军令状,只用了三天就完成了任务。周瑜派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消息,鲁肃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请求他帮忙,借给他20只船和一些草把子。诸葛亮让士兵们将船用绳索连起来,趁着大雾天气,向曹军水寨开去。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简短的,100到200字。20分赏悬!
草船借箭的故事中,周瑜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下军令状,只用了三天就完成了任务。周瑜派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消息,鲁肃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请求他帮忙,借给他20只船和一些草把子。诸葛亮让士兵们将船用绳索连起来,趁着大雾天气,向曹军水寨开去。
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
草船借箭:周瑜让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却不给充足的材料和人力,本是想以此陷害。
于是刘备遂亲自到诸葛亮的家中,前后三次,才见到诸葛亮。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的故事。这时诸葛亮只有二十七岁。 刘备命随从人员退出去,就对诸葛亮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吕温《诸葛武侯庙记》:“大勋未集,天夺其魄。至诚无忘,炳在日月,烈气不散。长为雷雨。”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对诸葛亮的事迹甚为欣赏,曾作过数首诗关于诸葛亮,包括《蜀相》 (当中有两首同名蜀相)、《咏怀古迹其四》、《诸葛孔明》、《八阵图》、《古柏行》、《武侯庙》、《诸葛庙》、《阁夜》 。
从民间故事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文化背景和人文情怀 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诸葛亮的故事:空城计: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来到个山洞里,色狼用结实的藤条把清荷牢牢绑住,然后,点燃支草药膏,将其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