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洛书被称为什么
杨洛书:同顺德画店的第19代传人,被誉为“中国年画王”之美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称号。杨洛书(1927- ) 山东潍坊寒亭区杨家埠人。
他的心愿是将杨家埠失传的画版刻齐,以传承文化遗产。杨洛书的贡献得到了国际认可,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称号,2006年出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全国代表大会,2007年被命名为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2009年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称号。
进入21世纪,杨家埠木版年画依然保持着传统技艺,如“同顺德”画店的杨洛书成为“民间工艺美术***”。尽管年画产量巨大,但题材缺乏新意、人才短缺的问题依然突出。为此,保护和传承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民间文化抢救工程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将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洛书也成为了代表性传承人。
年,具有200年历史的“同顺德”画店的正宗传人、76岁的年画民间艺人杨洛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荣誉称号。杨洛书18岁即开始木版画创作,其《水浒传》、《帝王图》、《西游记》等无不构图奇妙,雕刻精细,栩栩如生,且乡土气息浓郁,深受人们喜爱。
亦称“民间写意画”。始见于明代,盛行于清代,距今已有500年历史。从现有资料看,全国只有高密一地保存有这种年画,主要产地在高密市姜庄、夏庄一带30多个村庄。1993年高密被评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1997年“牛年”全国生肖邮票图案即从高密民间剪纸中所选。
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优秀的文化,这种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与财富是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所以我们需要将其继承下去。
杨洛书艺术简介
杨洛书,一位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保护、传承和创新的艺术家,70年来倾注毕生精力。他拥有1200余套年画画版,堪称中国之最,年画艺术是他一生的挚爱。面对“文革”期间的破坏,他冒着风险保护了150余块明清时期的画版,其中部分成为稀世孤版。
【简介】杨洛书,1927年出生于山东潍坊寒亭区杨家埠,是当地著名的“同顺德”年画铺的第19代传人。自小对年画艺术情有独钟,他7岁开始接触刻刀,14岁开始印制年画,17岁成为学徒,20岁开始学习刻版,25岁时已精通年画制作的全部工艺。他独创的雕刻口诀使作品备受赞誉,30岁时接管家族画店。
他为了把杨家埠木版年画这一民间艺术瑰宝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跨县、跨省、跨国培养徒弟,传授技艺,达25人之多。杨洛书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将历史上杨家埠年画已经失传的画版全部刻齐,给先人一个交代,让后人有个念想,使世人都知道杨家埠年画。
经过几十年的潜心修炼,杨洛书制作的年画既秉承传统,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韵味十足。后来,杨洛书带着自己的作品到日本进行文化交流,在“中国杨家埠木版年画展”上, 进行了刻版、印制年画表演,备受欢迎,被当地媒体称为“中国年画王”。 从日本回来后,杨洛书潜心默默创作四大名著。
杨洛书凭借过人的悟性和勤奋学习,他不仅掌握了年画制作的全部技艺,特别是刻版技术,尤为精湛。他从18岁起就持续不断地创作,直至年逾八旬,依然坚持艺术创作。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杨家埠木版年画全集》,以及四大名著——《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的画册,总计607幅版画作品。
杨家埠木版年画,这个土生土长的艺术瑰宝,逐步走向了国际舞台。1983年,中国美术馆曾展出杨家埠年画,随后在美洲、欧洲、非洲九国进行巡回展览。1987年,民间艺人杨福元的木版年画技艺表演更是走出国门,远赴新加坡。进入90年代,杨家埠的年画艺人更是活跃于巴西、日本等地,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好评。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全图内容介绍
1、《二十四孝图》中的故事涵盖了各种孝行,如“卧冰求鲤”、“扇枕温衾”、“鹿乳奉亲”等,这些故事以简练的语言和鲜明的图像,展现了孝子们对父母的深情厚意,以及他们所做出的非凡努力和牺牲。
2、百里负米 - 叙述了一位孝子远行百里,负米回乡,为父母准备食物的孝行。 芦衣顺母 - 讲述了孝子为母亲寻找保暖衣物,自己则穿着芦衣,展现了孝子的无私。 鹿乳奉亲 - 表现了孝子为父母寻鹿乳,不惜装扮成鹿,以满足父母需求的孝心。
3、从《二十四孝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24个故事有不少明显的夸张之处,甚至有个别故事为了宣扬孝,竟有残酷自虐之倾向。举个例子。 王祥卧冰求鲤。因家中老母生病,王祥为了给老母煲汤,不惜在严寒冬日,***身体,以自己的体热化开冰冷坚硬的河面。
武强年画的作品分类
1、福神源于福星,即木星、岁星,也就是“天官”,年画《天官赐福》即来于此;禄神出自民间,禄者富也,绘禄神多以富豪之家有钱人像为本,禄神即赐官与功名之神;寿即南极老人,古人说老寿星出现,国泰民安。五路进财 这是一幅表现文武财神率其部属为人间进财降幅的年画。
2、武强年画分为多个类别,包括门画、中堂、对联、条屏、贡笺、窗画、灶画、月光、炕围、桌围、云子、开条、斗方、灯方、扇面、枕顶、兜肚、鞋底儿、手帕、荷包、张搭、册页、西洋镜、博戏图等,共计30余种。甚至牛棚马厩也有专门张贴的年画。
3、武强年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种类丰富且各具特色。
4、武强年画在形式上,为适应各地人们不同的风俗习惯、房间布局,武强年画分门别类“量体裁衣”,创造出门画、中堂、对联、条屏、贡笺、窗画、灶画、月光、炕围、桌围、云子、开条、斗方、灯方、扇面、绣样儿、张哒、册页、西洋、博戏图等共计30余种。
5、适应各地风俗习惯,武强年画有30余种分类,如门画、窗花等,能满足不同生活环境和民俗愿望的需求。构图饱满,以木版印制工艺为基础,增添吉祥图案,表达人们对圆满生活的向往。在造型上,人物五短身材、头部夸张,动物刻绘大胆,线条粗犷而有力。
杨洛书的介绍
1、杨洛书(1927- ) 山东潍坊人。系同顺德画店的第19代传人,主要代表作有:《西游记》、《二十四孝》、《历代帝王全图》等。
2、杨洛书18岁即开始木版画创作,其《水浒传》、《帝王图》、《西游记》等无不构图奇妙,雕刻精细,栩栩如生,且乡土气息浓郁,深受人们喜爱。如今,一个只有310户、1150口人的小村庄杨家埠,年制作的木版年画却达2000余万幅,远销全国各地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3、杨家埠木版年画以其鲜明的乡土文化气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审美情趣。这种年画以质朴和真诚的美,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祈愿。潍坊杨家埠被誉为年画和风筝之乡,木版年画由被誉为“民间艺术***”的杨洛书刻制,色彩鲜艳,感染力强。
4、同时,“中国年画王”杨洛书、“彩绘泥塑***”胡梁夫妇、“剪纸艺术家”樊晓梅姐妹、“中国编结第一人”李立芳、“中国棕编艺术家”王文定、“天津泥人张”、“北京兔儿爷”双起翔、“面塑***”李芳清、“剪纸***”魏文娥等三十余名全国民间工艺***先后应邀到糖球会上一展绝技。
5、杨老介绍,“文革”期间,这些画版中有不少精品是他冒着风险,偷偷地在地窖里、柴垛里、猪圈粪肥下藏起保存下来的。1993年杨洛书将珍藏的一块刻于500余年前的年画画版,连同50块明清画版,无偿地捐赠给中国历史博物馆。
6、杨家埠木版年画是山东潍坊杨家埠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色彩鲜艳、感染力强,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审美情趣。这些年画由“民间艺术***”杨洛书刻制,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寓意吉祥,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愿望。
古代孝感出过那些名人?
1、何迁:明代官员、学者。字益之,号吉阳。嘉靖二十年辛丑沈坤榜三甲进士。历任户部主事、九江知府。曾以太常卿巡抚江西,学识渊博,喜谈性名之学。受业于甘泉湛若水,但不墨守师说,他的学说介于王守仁与湛若水两家之间,而另立新义。后升任南京刑部侍郎。辞官后,致力于讲学。
2、孝感,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董永。据传,董永因孝顺而闻名于世,其故事流传至今,成为孝道的象征。董永的事迹被编入许多民间故事和戏曲之中,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在近现代,孝感同样涌现了一批杰出的人物,其中,徐海东将军便是其中之一。
3、黄香(约68年—122年 ),字文强(一作文疆),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人。东汉时期官员、孝子,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故事的主角。黄香年方九岁时,便知事亲之理,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后任郎中、尚书郎、尚书左丞。
4、董永,西汉时出生在西溪镇丹阳里的大孝子。他少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农活忙时也会照顾父亲。后来,他为筹钱葬父,卖身为奴。董永的孝贤被列入汉“二十四孝”,广为传颂。费祎,三国时蜀汉名臣,字文伟,湖北孝感市孝昌县人。他深得诸葛亮器重,曾出使东吴,与孙权等人辩论,不屈不挠。
5、孝感动天。远古帝王舜年轻时,父亲、继母和异母之弟多次想害死他,但舜仍然对父母孝敬,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于是就有大象和小鸟帮他耕种,后来帝尧还把帝位让给了他。戏彩娱亲。春秋楚国的老莱子为了让父母开心, 70多岁时仍然穿着五色彩衣, 拿着拨浪鼓戏耍, 就像小孩一样。
6、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曰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