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四副千古绝对的对联,看它们背后都有着什么故事
1、以下是四副千古绝对的对联及其背后的故事:对联一:内容: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故事:此对联与明朝末年的钱谦益及其妾室柳如是有关。钱谦益曾在拐杖上刻上联,表达自己看淡功名的态度。然而,当明朝灭亡时,他未能坚守气节而投降清朝。
2、第4副对联:往事不堪提,也曾嫁婿登龙,花好月圆无限恨;多情难自讳,纵使归魂化蝶,风流云散有余哀。这个对联是送给晚清青楼女子赛金花的挽联。据说赛金花曾经嫁给戊辰状元洪钧,陪伴鸿钧出使外国,一时风光无限。据说著名的小说《孽海花》就是根据赛金花和洪钧的真实事迹而展开故事的。
3、- 背后故事:这副对联与明朝末年的钱谦益有关。钱谦益曾在拐杖上刻上联以自喻君子,后来拐杖丢失又被找回,上面却多了下联,讽刺他在明朝危急时未能挺身而出。 不死于当书办,而死于抗船捐,此时势,此英雄,请看头颅真价值;一变而作奇人,再变而为厉鬼,是冤魂,是毅魄,愿诛民贼救同胞。
贺年对联古人趣味对联故事
贺年对联 虽然直接关于贺年的对联故事在提供的资料中未明确提及,但通常贺年对联是用于庆祝新年、表达吉祥如意和美好祝愿的对联。这类对联往往富含吉祥的词汇和寓意,如“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等,用于装点节日气氛,传递喜庆和祝福。
李白戏权臣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心里很不服,总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
至于传说故事,有一个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的故事。据说,朱元璋非常喜欢对联,他大力提倡贴对联,甚至下令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春联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也增添了春联的神秘和趣味性。
有一年过年,家家户户忙着贴对联。李家更不用说了。李财主写了一副对联叫人贴在大门的两旁,对联是:父成龙,子成龙,代代全成龙;父发财,子发财,辈辈都发财。同村一位穷秀才看了对联,沉思了一会便离去了。
以“好读书不好读书”为上联,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巧妙呼应,寓意年少时虽爱好读书,却因未真正领悟其价值而未能深入;年老时虽已悟出读书之妙,却因时日有限而无法尽情享受。此联由明代徐渭所作,简洁而富有哲理。
故事一:明朝才子解缙,家境贫寒,春节贴春联时写下“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这一联,巧妙地将家门前的竹子和家中丰富的书籍比作财富,令人拍案叫绝。财主不满,派人砍竹,解缙机智地在对联上各添一字,改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既讽刺了财主的贪婪,又展示了自己深厚的文才。
趣味对联小故事
1、另一则故事讲述了从前有一位少爷,平日里只顾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最终将他父亲留下的遗产都挥霍一空。临近年关,他连柴米也没有。除夕夜,这位穷困潦倒的少爷为了自嘲,写下了一副对联贴于门口:“行节俭事 过淡泊年”。村上的老学者读后慨叹不已,认为这副对联虽然表达了自嘲之意,但缺乏警醒作用。
2、李白戏权臣 故事概述: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想奚落他一番,便约李白对三步句。杨国忠以“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讥讽李白。李白则机智回应:“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巧妙地将杨国忠羞辱了一番。
3、苏东坡与苏小妹对联游戏,展现了两人机智与才情。苏东坡出上联:“长兄门外邀双月”,苏小妹对下联:“小妹窗前捉半风”。上联中“长兄”指的是苏东坡,“双月”暗示其名字中的“东坡”二字,下联中“小妹”指苏小妹,“半风”则对应“妹”字,巧妙地运用了汉字的结构与含义。
有趣对联故事
稻草捆秧父抱子竹篮装笋母怀儿清朝有个宰相张英,平时喜欢对联,很有一些文才。
另一则故事讲述了从前有一位少爷,平日里只顾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最终将他父亲留下的遗产都挥霍一空。临近年关,他连柴米也没有。除夕夜,这位穷困潦倒的少爷为了自嘲,写下了一副对联贴于门口:“行节俭事 过淡泊年”。村上的老学者读后慨叹不已,认为这副对联虽然表达了自嘲之意,但缺乏警醒作用。
蜘蛛虽巧不如蚕 对联故事第七篇 宋人吕蒙正对当时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愤愤不平。某年春节,一位穷苦人请他代写一副春联,吕写道: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额:南北 春联贴出后引来了无数人围观。众人始觉其“怪”,继称其“妙”。
家人拿来更多纸,纪晓岚继续写下联:“天上王母下凡尘。”家人高兴,纪晓岚则说需要更多纸,最终写下:“生的儿子都是贼,偷来蟠桃献母亲。”一个小学童不认真听课,私塾先生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要求他写出下联。学童回家后,姐姐帮忙写下联:“一段红绸被,半边遮体半边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