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内容概括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继续北上的红军 1936年1月,红军在湘西与川北的战斗中,继续北上。1 红军长征的胜利 1936年10月,红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红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突出重围:1934年10月,闽浙赣苏区在王明的错误指挥下,面临敌人的围剿。广昌、万年亭、驿前、石城等地相继失守,敌人逼近了瑞金。 绚丽之梦:1930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瑞金开辟根据地,红一方面军发展到拥有多个军团,约17万人。
突破乌江天险,进入贵州; 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 通过泥泞草地,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与陕北红军会师,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具体来说:突破乌江天险,进入贵州:这是长征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战。
总之,红军长征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群体形象,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绚丽之梦:1930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在瑞金为中心的根据地蓬勃发展,红一方面军扩展至九军团,共计约17万人。 十送红军:1934年10月,红军反围剿失利,6万人的主力被迫开始长征,而地方部队6万人与苏区百姓不舍告别,留在苏区继续斗争。
红军长征感人故事简短
敌机扫射 1935年4月初,女红军刚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一群敌机突然飞来,其中一架俯冲扫射,三枚炸弹投向营地。贺子珍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饥饿的草地 红军进入草地,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炊事班长照顾他们,挖草根和青稞面做饭。
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1个:《一袋干粮》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被水冲走了。
在长征途中,朱总司令为解决部队的饥饿问题,将自己的坐骑杀死分给同志们食用,并鼓励大家“尝百草”,以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和野草。张思德积极响应号召,总是勇于尝试,以确保同志们免受饥饿之苦。年仅13岁的女战士小董,在长征途中面临极端寒冷的气候,虽然没有带辣椒,但她坚决不放弃。
第一步: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红军长征途中,面临的困难可谓是多种多样。从天气的恶劣,到地形的险恶,再到敌人的追杀,红军战士们时刻面临着生命的危险。但是,红军战士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他们用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血战独树镇,1934年11月26日,孤军远征10天后,不足3000人的红25军在河南方城独树镇突然遭到***步兵和骑兵4000多人的猛烈攻击。当时大多数战士的枪都没能打响寒冷的天气,早已把枪栓冻结。
关于红军长征的小故事
1、年11月26日,孤军远征10天后,不足3000人的红25军在河南方城独树镇突然遭到***步兵和骑兵4000多人的猛烈攻击。当时大多数战士的枪都没能打响寒冷的天气,早已把枪栓冻结。危急时刻,军政治委员吴焕先手持大刀带头冲入敌阵……直至副军长徐海东带领后梯队跑步赶到,才击退强敌突出重围。
2、《一袋干粮》在长征的途中,一个年仅13岁的小红军小兰,不慎将自己辛苦积攒的一袋干粮掉入河中。为了不让战友们担心,她选择隐瞒此事,用采集的野菜填充挎包,使得看上去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3、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
长征的故事讲了红军
1、《长征的故事》主要内容: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悲壮的失败中出发,面临着大批***军队的围追堵截、大自然的艰难险阻、以及内部错误思想和军事路线的干扰。
2、长征开始于红军在湘江的血战。面对敌军的猛烈攻击,红军士兵们奋勇向前,不惜牺牲。然而,湘江战役中,红军损失惨重。为了保存实力,红军在通道会议中调整了战略,决定向贵州前进。红军强渡乌江天险,突破了敌军的封锁。紧接着,他们四渡赤水河,巧妙地迷惑了敌人,成功甩开了追击。
3、在《长征》一书中,描绘了1934年10月,面对***军的围剿,红军在王明错误的战略指导下,不得不放弃广昌、万年亭等地,形势紧迫,瑞金告急。
4、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瑞金开辟根据地。1934年10月,红军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6万人被迫长征,地方部队6万人留在苏区,苏区百姓依依不舍地送别红军。1934年11月,红军突破粤军封锁线,长征开始。1934年12月,红军在湘西与豫西的战斗中,经历了山河苍茫和橘子红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