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小故事(100_200字)
1、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
2、征途漫漫,红军队伍已经穿越了那片荒凉的草地。一天,陈赓感到异常疲惫,落在了队伍的后面,他牵着一匹瘦弱的马缓缓前行。突然,他看到了一个约十三岁的年轻红军战士。这个孩子身上仅穿着一双破旧的草鞋,脸上冻得又红又青,两片嘴唇干裂而薄,脸色也显得异常苍白。
3、在红军长征的艰苦旅途中,小董,这位年仅13岁的女战士,面临着诸多挑战。当她面临爬雪山的考验时,每个人都发了一个辣椒以抵御严寒。然而,由于害怕辣味,小董没有拿辣椒。随着她攀登至山腰,严寒开始让她颤抖不已。队友们的呼喊声在耳边响起:“同志们,千万别坐下,一旦坐下就很难再站起来。
4、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
红色经典小故事100字
1、红色经典小故事3分钟篇1: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
2、草原英雄小姐妹 蒙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风雪。羊群经不住暴风雪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走越远。姐妹俩冒着刺骨的风雪,一路保护着受惊的羊群。龙梅为救一只埋进雪里的羊和玉荣、羊群失散了。
3、那年杨来西年仅13岁。小英雄的故事之刘胡兰的故事。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4、故事一:金色的鱼钩。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红色经典故事100字~200字
1、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
2、第一个: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
3、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
4、《小兵张嘎》是徐光耀创作于2006年的革命小说,以一级战斗英雄燕秀峰为原型,讲述了抗日小英雄张嘎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徐光耀对自己的性格不满意,认为自己比较呆板、不活泼,而嘎子的性格正是他所喜爱的。他将嘎子的故事写在桌子上,不断调整和完善,最终创作出了《小兵张嘎》这部作品。
5、红色经典摘抄200字可以参考如下:长征实际是一场战略撤退,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爱祖国,就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幼儿红色故事简短100字
1、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的一名小男孩张嘎与他的奶奶相依为命。为了保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勇敢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经历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八路军,成为了一名小侦察员。他协助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既勇敢又机智。
2、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
3、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
4、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2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
5、少年游击队 1934年,红军长征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留下的赤卫队员们,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决定到山里去坚持游击斗争。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他的朋友虎崽、水生、金要、细妹、冬牙子都想跟赤卫队去打游击,但因年纪太小,李主席与李公公都不让他们去。
6、鸡毛信的故事 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