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名人故事50字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塞乐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塞乐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积极思考问题。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
刘徽 (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华罗庚的小故事
华罗庚的小故事简短4个:故事一:“罗呆子”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很爱动脑筋,下了课,小伙伴们都出去玩了,他还在教室里想老师讲的问题,有时候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同学叫他都听不见。久而久之,同学送他一个外号,叫他“罗呆子”。
童年时代,他最想骑马。他将一个小木凳拴上绳子,牵着当马骑,边骑边喊“马嘟嘟,马嘟嘟。”现在这个小凳子还陈列在金坛的“华罗庚纪念馆”里呢。稍大以后,他就把家中小杂货店的柜台当马骑,跳上跳下,并且还不时学着大人骑马的样子,感觉十分得意。
我国着名数学家王元先生那时就曾拿着苏步青和陈建功教授的推荐信来找华罗庚先生,希望能拜他为师。王元从小喜爱数学,一直非常仰慕华罗庚先生,立志要拜华罗庚先生为师。华罗庚先生看了推荐信后,并没有表示立即收他为徒,而是把他叫到黑板前给他出了个题目。王元一时发懵,思索半天没有想出答案。
华罗庚的数学故事(1)自学成才 1925年,初中毕业后,华罗庚因为家贫被迫辍学,开始帮助父亲经营杂货店。他不甘平凡,自学成才,每逢顾客来店,他便帮忙打算盘、记账。但因过于专注学习,他经常算错账,甚至将自己演算的答案当成顾客应付的货款。
中国古代十大数学家的故事简短50字
1、朱世杰(1249年-1314年),字汉卿,号松庭,汉族,燕山(今北京)人氏,元代数学家、教育家,毕生从事数学教育。有“中世纪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之誉。朱世杰在当时天元术的基础上发展出“四元术”,也就是列出四元高次多项式方程,以及消元求解的方法。
2、刘徽(约生于公元250年),在中国数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其著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为我国数学遗产瑰宝。贾宪,北宋时期数学家,其著作《黄帝九章算法细草》和《算法斆古集》虽已失传,但他创造的“贾宪三角”和增乘开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古,四川安岳人。
3、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阿基米德把皇冠和与它相同的真皇冠各放进一盆水里,测量溢出来的水,得知此皇冠比真皇冠轻,说明掺了金属。
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50字(关于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
张衡是东汉时候杰出的科学家。他从小就爱想问题,对周围的事物,总要寻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在一个夏天的晚上,张衡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乘凉。他坐在一张竹床上,仰着头,呆呆地看着天空,还不时举手指指划划,认真地数星星。
张衡,东汉时期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从小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探究事物的本质。一个夏夜,张衡与爷爷奶奶在院中乘凉。他静静地坐在竹床上,仰望星空,手指不停在空中比划着,认真地数着星星。
张衡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生活在东汉时期。他从小就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刨根问底,探究事物的本质。一个夏夜,张衡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乘凉。他坐在一张竹床上,仰头看着星空,认真地数着星星,还不时举手指向星空中的不同位置。
沈括,这位杰出的宋代科学家,通过对太行山海螺化石的深入研究,得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科学太行山在远古时期曾是一片广阔的海洋。这一发现不仅展示了古代科学家们对自然现象敏锐的洞察力,也体现了他们对天地万物变化规律的深刻理解。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有:公输班(春秋)公输班,是春秋后期的鲁国人,因此也叫做“鲁班”。他是工匠家庭出生,熟练掌握了木工技能。史料记载他曾经发明了云梯,人们又将钻、刨子、铲子、曲尺、墨斗等木工工具等发明都归于他。因为以上的成就,公输班被木匠视为祖师爷。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张衡。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张衡,生于东汉时期,被誉为天文学之父。他对天文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发明了地动仪,对地震方位的预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名人发明创造的故事,简略一点的
鲁班发明刨子的故事 鲁班,古代著名工匠,以擅长使用斧头著称。他发现尽管斧头锋利,却难以将木头表面处理得光滑。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改进。经过多次尝试,鲁班制作了一种新的工具,即刨子,它能够有效地刨去木头表面的薄层,使其变得平整光滑。刨子的诞生标志着木工技术的重大进步。
鲁班发明刨子的故事 鲁班,古代著名工匠,以擅长使用斧头著称。他发现尽管斧头锋利,却难以将木头表面处理得光滑。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改进。经过多次尝试,鲁班制作了一个带有铁片的小型工具,利用其在木料上推拉,最终发明了刨子,极大地提高了木工匠的工作效率。
戴梓发明连珠铳的故事 戴梓发明了一种名叫“连珠火铳”的武器,也叫二十八连珠火铳。铳背是弹匣,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铳机有两个,相互衔接,扣动一机,弹药自落于筒中,同时解脱另一机而击发。它的形状很像琵琶,能够连续射击28发子弹。
中国古代名人的发明创造,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以鲁班为例,他为解决木工难题,先是改良了斧头,进而发明了刨子,使木料处理更为光滑,工作效率显著提升(他通过反复试验,制作出铁片工具,推动木料,创造出这个工具,即我们熟知的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