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有哪些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1、. 蒲松龄草亭路问:清代,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最终完成《聊斋志异》。3 贾逵隔篱偷学:贾逵小时候隔着竹篱笆偷听老师讲课,后来成为经学家、天文学家。
2、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被派在隋炀帝宫廷里当侍卫。生性灵活,在值班时左顾右盼,被免差使。回家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骑牛出门时,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董仲舒三年不窥园:专心攻读,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3、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4、伽利略,17岁时考进比萨大学医科专业,以勤学好问闻名。一次课堂上,比罗教授讲到胚胎学,称父亲身体强弱决定子女性别。伽利略提出疑问,认为理论不符合事实。教授反驳,伽利略则强调科学需与事实相符。此事件后,伽利略受到批评,但坚持真理、勤问善学的精神不变,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5、范仲淹断齑划粥,勤学好问,成为学识渊博的大文豪。玄奘苦学佛法,西行取经,成为佛教和人类进步的伟人。岳飞学艺,从小家贫,刻苦练武,成为民族英雄。厉归真学画虎,从小喜欢画画,最终成为一代绘画***。沈括上山看桃花,探究山中花季比山下晚的原因,成为伟大的地理学家。
哪几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学的道理?
1、孔子路遇童子项橐,童子以城池为喻,询问车马应让城池还是城池让车马。孔子由此认识到项橐的才智,自愧不如,称项橐为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论文凭高低,有智慧者皆可为师。曾参自省,每日三次检查自己的行为。他问自己是否尽力为人、是否诚实交友、是否勤学先生之教。
2、铁杵磨成针 讲的是勤学的故事。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我想要做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
3、事例2:《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4、悬梁刺股:东汉时期,孙敬用绳子绑住头发,以防止打瞌睡,继续学习。苏秦则用锥子刺大腿,以提神继续学习。这两个故事后来被合称为“悬梁刺股”,成为勤奋学习的代名词。 凿壁偷光:西汉时期,匡衡因家贫买不起蜡烛,便凿墙借邻居家的光读书。他的努力使他成为一名经学家。
5、凿壁借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不怎么识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
古时候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简短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孔子不耻下问。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
关于勤学的小故事有哪些?
十个关于读书的小故事 故事一:孔子读书的故事 孔子勤奋攻读,学识渊博。他曾熟读《诗经》《尚书》等经典著作,从中汲取智慧。有一次,他甚至在齐地了解到当地的礼俗后模仿实行,增强了学问的实践性。解释: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学识来自于勤奋读书和不断实践。
华罗庚 每天都要花10个小时,钻研数学。有时,睡到半夜,他忽然想到一个解决数学难题的方法,便立即点亮小油灯,把它写下来。华罗庚在贫病交加中,刻苦自学,最后成为了中国有名的数学家。匡衡 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这个故事也就是人们传颂的凿壁偷光,又做凿壁借光。孙敬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
凿壁偷光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