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联故事
明朝时期,江南有一位博学的知府,名叫贾文通。他不仅才思敏捷,尤其擅长续对。一次,城中一家当铺贴出上联:“东典当,西典当,东西典当典东西。”由于难度极高,数月无人能对。贾知府闻讯后,迅速挥笔写下下联:“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
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有人书联嘲之,慈禧死后,有人书联嘲之。1杨三在演白蛇传时讽刺李鸿章,后李鸿章迫害致死,有人写对联讽刺李鸿章。
苏东坡与苏小妹对联游戏,展现了两人机智与才情。苏东坡出上联:“长兄门外邀双月”,苏小妹对下联:“小妹窗前捉半风”。上联中“长兄”指的是苏东坡,“双月”暗示其名字中的“东坡”二字,下联中“小妹”指苏小妹,“半风”则对应“妹”字,巧妙地运用了汉字的结构与含义。
有趣的对联故事
蜘蛛虽巧不如蚕。 吕蒙正的对联故事 宋人吕蒙正对当时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愤愤不平。某年春节,一位穷苦人请他代写一副春联,吕写道: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额:南北。春联贴出后引来了无数人围观。众人始觉其“怪”,继称其“妙”。
卖柴童妙对进家塾 明代江苏吴县有一位神童施盘,因家境贫寒,上山砍柴为生,同时自学认字、读书。九岁时,他听到私塾中的读书声,心生向往。私塾先生张都宪考验他,出对“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施盘对出“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故事一:明朝才子解缙,家境贫寒,春节贴春联时写下“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这一联,巧妙地将家门前的竹子和家中丰富的书籍比作财富,令人拍案叫绝。财主不满,派人砍竹,解缙机智地在对联上各添一字,改成了“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既讽刺了财主的贪婪,又展示了自己深厚的文才。
清水池边洗和尚,浪浸葫芦;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病了,哥哥苏东坡正为她煎药,佛印和尚突然来访。东坡忙与佛印饮茶谈天,竟忘了给卧床的小妹送药。苏小妹在病床上,见哥哥还没送药,便高声念出一副对联:清水池边洗和尚,浪浸葫芦。苏东坡知道妹妹脾气,连忙送药。
”先生看后不好意思,学童又写了下联:“藕有孔不沾污和泥。”在另一户人家,嫂子在树荫下看书,小姑子随口说上联:“嫂子看书心想汉。”嫂子听后很不舒服,小姑子则说下联:“姑子怕日扇遮阴。”苏东坡的妹妹苏三妹也很有才,一次苏东坡开玩笑说:“人在前庭两三步,额头已到画堂前。
有趣的对联故事30字
1、偷联的人到王宅前一看,都摇头而去。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尾各续三字,遂成意义全薪的一幅佳作: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这则传说的“本事”显然是不可信的——因为到五代时才出现第一副春联。但故事很有趣,对联亦不乏有艺术性,颇值一赏。
2、从前有位富翁,父子花钱均买了进士,一年过年,为了炫耀门庭,贴出了这样一幅春联: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婆夫人,媳夫人,婆媳都夫人对联贴出后,乡亲们很愤怒。
3、家人拿来更多纸,纪晓岚继续写下联:“天上王母下凡尘。”家人高兴,纪晓岚则说需要更多纸,最终写下:“生的儿子都是贼,偷来蟠桃献母亲。”一个小学童不认真听课,私塾先生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要求他写出下联。学童回家后,姐姐帮忙写下联:“一段红绸被,半边遮体半边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