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端午节的七言绝句
端午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七律.端午,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节令门.端阳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五月五日海上遇风雨作》[宋]朱熹 疾风吹雨满征衫,陆走川行两不堪。尘事牵人心事远,濯缨何必在江潭。端午节时,诗人正取道海路远行。恰逢海上疾风暴雨,征人固然狼狈不堪,而船只飘摇,生命更是牵之一线。诗人或为宦,或为学,总是在外奔波,无论取道海路还是陆路,旅途都是那样艰辛。
五月初五艾草深,杭州数载度星辰。街头卖粽声声喊,阵阵激起忆亲人。艾叶菖蒲裹粽香,金丝五色系情长。浑河借得一江水,飞渡龙舟到故乡。
在端午佳节,文秀的七言绝句诗《端午》流传甚广,其中“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表达了对屈原深深的敬意与怀念。而殷尧藩的《七律.端午》则通过描述少年时的欢愉和年老后的感慨,展现了时光流转的无奈与生命的无常:“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艾上朱门。”诗人借端午佳节,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扬州城中,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桌上摆着香甜的粽子和雄黄酒,迎接远客。诗人自嘲自己是“江湖阻风客”,被风雨所阻,无法前行。然而,赵帅府上艾草满堂,酒香扑鼻,诗人便顺水推舟,直接登门拜访。
端午节古诗
1、《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浣溪沙端午》【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翻译:在端午节时,夏日正中,白昼变得格外漫长。 轻链袭饥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翻译:细小的汗珠透过绿色的细绢,明天端午节,我要沐浴香兰之汤。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有哪些七言绝句
1、端午 【宋】【朱淑真】纵有灵符共采丝,心情不似旧家时。榴花照眼能牵恨,强切菖蒲泛酒卮。端午日事 【宋】【余靖】江上何人吊屈平,但闻风俗彩舟轻。空斋无事同儿戏,学系朱丝辟五兵。端午感兴 【宋】【文天祥】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2、首关于端午节的七言绝句,说尽了端午的味道。《五月五日海上遇风雨作》[宋]朱熹 疾风吹雨满征衫,陆走川行两不堪。尘事牵人心事远,濯缨何必在江潭。端午节时,诗人正取道海路远行。恰逢海上疾风暴雨,征人固然狼狈不堪,而船只飘摇,生命更是牵之一线。
3、传统节日的七言绝句诗:《已酉端午》、《同州端午》、《端午日》、《和端午》、《午日观竞渡》。《已酉端午》元代: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4、关于端午节的七绝诗:和端午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端午日,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5、野色映来歌舞好,炎威消去酒肴甘。手中菖屑随杯泛,头上榴花带雨簪。且尽主人留客兴,明年谁北复谁南。本诗描绘了雨中的端午节景象。诗人做客他人池馆,与友朋宴饮。临水当风,在四周自然景色的映衬下,席间的歌舞助兴更显美好。
6、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文秀的一首七言绝句《端午》。原文如下: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译文大致为:端午节设立的原因,流传千古,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但我站在楚江之上,眼前一片浩渺,空空如也,我不禁轻蔑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