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内容概括
1、突破乌江天险,进入贵州; 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 通过泥泞草地,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与陕北红军会师,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具体来说:突破乌江天险,进入贵州:这是长征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战。
2、王树增《长征》内容概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是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摆脱***军队的围追堵截而完成的一次战略大转移。在这个过程中,红军战士们展现了顽强的毅力和英勇的斗志,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胜利。
3、总之,红军长征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群体形象,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4、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5、突出重围:1934年10月,闽浙赣苏区在王明的错误指挥下,面临敌人的围剿。广昌、万年亭、驿前、石城等地相继失守,敌人逼近了瑞金。 绚丽之梦:1930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瑞金开辟根据地,红一方面军发展到拥有多个军团,约17万人。
6、绚丽之梦:1930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在瑞金为中心的根据地蓬勃发展,红一方面军扩展至九军团,共计约17万人。 十送红军:1934年10月,红军反围剿失利,6万人的主力被迫开始长征,而地方部队6万人与苏区百姓不舍告别,留在苏区继续斗争。
红军长征感人故事简短50字
1、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一袋干粮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
2、断肠就义红军师长 1934 年12 月初,中央红军突破敌军三道封锁线后,在湘江进行了一次惨烈的血战。红军伤亡很大,由出发前的6万人锐减至3万。在这场战斗中,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负责掩护中央机关转移。主力红军西渡湘江后,敌军切断了他们的通道,全体官兵血战数日,与敌人拼尽弹药。
3、”第三个:红军长征途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而且还要经常与空中侦察、轰炸的敌机进行斗争。尽管当时红军的防空武器极其简陋,但仍发扬以劣胜优、敢打敢拼的精神,积极地进行防空行动,并在长征途中击落6架敌机。第四个:红军长征路上,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我读过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
4、红军长征感人小故事 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长征故事50字数的有哪些?
血战独树镇,1934年11月26日,孤军远征10天后,不足3000人的红军在河南方城独树镇突然遭到***步兵和骑兵4000多人的猛烈攻击。当时大多数战士的枪都没能打响寒冷的天气,早已把枪栓冻结。危急时刻,军政治委员吴焕先手持大刀带头冲入敌阵……直至副军长徐海东带领后梯队跑步赶到,才击退强敌突出重围。
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四渡赤水,红军巧妙地利用敌军的失误,成功转移了战场。巧渡金沙江,红军巧妙地通过了敌军防守严密的金沙江,摆脱了追击。飞夺泸定桥,红军在敌军眼皮底下夺桥,用行动证明了他们的英勇。翻越雪山,红军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攀越了雪山,展现了不屈的精神。
二万五千里长征感人故事50字
1、第2个:《战地女杰:贺子珍的身体里嵌入17块弹片》 在悲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活跃着一群特殊身影,她们中有中央领导同志的夫人、有女干部,也有普通女兵。饥饿、疾病、血战、死亡,没有什么能阻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这一群可亲可敬的巾帼英雄在弥漫的硝烟中一路穿行。
2、红军翻越了五岭,渡过了乌江,四次穿越了赤水河,翻越了乌蒙山,巧渡了金沙江,强渡了大渡河,飞夺了泸定桥。他们不仅战胜了自然的艰难,还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封锁。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红军战士们顶风冒雪,爬过了皑皑雪山,穿越了无边无际的草地。
3、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阔历程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年仅11岁的王新兰,是长征队伍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她的故事令人动容。肩负着线毯和腰间的横笛,手拄一根木棍,王新兰的歌声和笛声成为激励战友们士气的源泉。
4、在长征途中,年仅13岁的女战士小董因为未携带辣椒来抵御严寒,在攀登雪山时感到异常寒冷。她的队友们不断提醒她不要坐下,因为一旦坐下可能就起不来了。小董最终坚持到达山顶,并在坐下后滚下了山坡,成功翻越了多座雪山。贺子珍是长征中的战地女杰,她的体内嵌入了17块弹片。
5、“打双草鞋送红军,表***人一片心。亲人穿起翻山岭,长征北上打敌人”;“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提灯笼访贫农……” 1934年10月,红军从于都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在于都结集的10天时间里,于都人民夜以继日赶制出10万多双草鞋。
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
在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中,张思德以自己的英勇和无私奉献,为同志们尝百草,确保队伍在漫漫征程中能够找到可食用的植物。他的个人英雄主义行为,不仅体现了个人品质,更是对集体生存的巨大贡献。 长征路上,年仅13岁的小女战士小董,面对极端恶劣的环境和生理挑战,展现了惊人的韧性和勇气。
红军长征途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而且还要经常与空中侦察、轰炸的敌机进行斗争。尽管当时红军的防空武器极其简陋,但仍发扬以劣胜优、敢打敢拼的精神,积极地进行防空行动,并在长征途中击落6架敌机。第四个:红军长征路上,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我读过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
彭德怀带领红三军团过雪山草地时的感人故事。当时彭德怀身患重病,却仍然心系红军和战士们,他的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鼓舞着整个军团。战士们面临严寒和饥饿的考验,彭德怀带头走在最艰难的路上,鼓励大家勇往直前。他的坚强意志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激励着每一位战士,使他们最终战胜困难。
断肠就义红军师长 1934 年12 月初,中央红军突破敌军三道封锁线后,在湘江进行了一次惨烈的血战。红军伤亡很大,由出发前的6万人锐减至3万。在这场战斗中,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负责掩护中央机关转移。主力红军西渡湘江后,敌军切断了他们的通道,全体官兵血战数日,与敌人拼尽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