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
半碗青稞面 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红军战士只有可怜的一点青稞面做干粮。周恩来副主席和战士们一样,绝不多吃一点青稞面,还教育战士们,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一定要特别爱惜粮食。战士们听了他的话,都把仅有的青稞面装在粮袋里,拴在腰上。
突出重围:1934年10月,在王明错误指挥下,闽浙赣苏区面临严重围剿,敌人不断逼近瑞金。经过广昌、万年亭、驿前、石城等一系列战斗,红军主力6万人被迫开始长征,而地方部队6万人则留在苏区继续斗争。
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
长征的历程有哪些故事?
1934年12月,红军行进在湘西与豫西的广袤土地上。 1934年11月,湘南事件发生,这是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事件。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宴镇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敌军进行了五昼夜的激战。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至29日,中央红军两次上演长征路上最为精彩的经典之战: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5月24日夜,红军先头部队1团突然出现在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并夺取1条木船。翌日9时,营长孙继先率领17勇士奇迹般强渡成功。然而,水急船少,红军无法迅速渡过。
突出重围:1934年10月,在王明错误指挥下,闽浙赣苏区面临严重围剿,敌人不断逼近瑞金。经过广昌、万年亭、驿前、石城等一系列战斗,红军主力6万人被迫开始长征,而地方部队6万人则留在苏区继续斗争。
《一袋干粮》在长征的途中,一个年仅13岁的小红军小兰,不慎将自己辛苦积攒的一袋干粮掉入河中。为了不让战友们担心,她选择隐瞒此事,用采集的野菜填充挎包,使得看上去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血战独树镇,1934年11月26日,孤军远征10天后,不足3000人的红25军在河南方城独树镇突然遭到***步兵和骑兵4000多人的猛烈攻击。当时大多数战士的枪都没能打响寒冷的天气,早已把枪栓冻结。
长征故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经典事件: 遵义会议:1935年1月,红军在长征途中到达贵州遵义,召开了具有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会议纠正了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 四渡赤水:这是长征中的一次重要战略行动。
红军长征中的故事有哪些
1、《一袋干粮》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小红军小兰在长征途中,为了不让伤员担心,牺牲了自己的干粮。她选择默默承受困难,展现了无私和坚强的品质。这个小故事反映出红军战士们的整体精神风貌,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战友情谊。
2、《一袋干粮》在长征的途中,一个年仅13岁的小红军小兰,不慎将自己辛苦积攒的一袋干粮掉入河中。为了不让战友们担心,她选择隐瞒此事,用采集的野菜填充挎包,使得看上去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3、张思德“尝百草”红军进入草地后,环境恶劣,缺衣少食,朱总司令将自己的坐骑分给同志们,并号召“尝百草”,寻找无毒可食的野菜野草。张思德在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冒中毒危险。
4、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如《金色的鱼钩》,讲述了1935年秋,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我与两位小同志因病走得慢,被老班长留下来照顾。在青稞面食尽的情况下,老班长发现池塘边的鱼,为我们钓鱼熬汤。尽管他从未尝过一口鱼,却声称自己已吃过了。有一天,我跟随老班长发现他只吃草根和鱼骨头。
红军长征的故事
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
《一袋干粮》故事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前进途中,不慎将自己珍贵的干粮袋掉入河中。为了不让战友们知道,她选择默默承受,装作若无其事,悄悄地采集野菜充饥。《魂驻小红桥》故事发生在1935年春,地点在甘南。红军队伍出征时,绵延数里,秋风凛冽,红军将士们神情悲壮。
一袋干粮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
这样走了几天,草原仍然无边无际。青稞面吃完了,野菜吃光了,军马也杀掉吃了。战士们只好烧皮带吃,甚至把随身带的纸张咽下去充饥,红军陷入了极大的困境。周副主席命令把仅存的半碗青稞面全部分给大家泡水喝:“那您吃什么呢?”警卫员急了。
长征的故事有哪些?
长征小故事之一:小董与长征的雪 在长征途中,有一位年仅13岁的女战士名叫小董。在翻越雪山时,每人都会发一个辣椒以抵御严寒。小董因害怕辣而没有携带辣椒。当她爬到山腰时,寒冷让她瑟瑟发抖。队员们不断呼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
《一袋干粮》在长征的途中,一个年仅13岁的小红军小兰,不慎将自己辛苦积攒的一袋干粮掉入河中。为了不让战友们担心,她选择隐瞒此事,用采集的野菜填充挎包,使得看上去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1934年12月,红军行进在湘西与豫西的广袤土地上。 1934年11月,湘南事件发生,这是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事件。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宴镇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敌军进行了五昼夜的激战。
张思德“尝百草”在红军长征途中,进入草地后的恶劣环境和气候使得行军变得异常艰难。更为严峻的是,缺乏衣物和食物,导致许多同志不幸牺牲。朱总司令为缓解困境,下令将自己的坐骑宰杀,分给同志们作为食物,并号召大家“尝百草”,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和野草。
自身遭受重伤。这场壮烈的经历,是长征途中无数英勇事迹的代表。 《一袋干粮》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小红军小兰在长征途中,为了不让伤员担心,牺牲了自己的干粮。她选择默默承受困难,展现了无私和坚强的品质。这个小故事反映出红军战士们的整体精神风貌,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战友情谊。
《一袋干粮》:在艰苦的长征途中,一位红军小战士携带干粮袋,经历了种种困难,最终将干粮袋传给了另一位战士,体现了红军战士间的深厚情谊和无私奉献精神。
有关长征的故事
金沙江:巧渡成功 红军巧妙利用敌军调动,迅速渡过金沙江,成功摆脱围追堵截,展现了智慧和勇气。小兰:一袋干粮的牺牲 小红军小兰在照顾伤员时失掉了一袋干粮,但她忍饥挨饿,坚持走下去,体现了坚强意志。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至29日,中央红军两次上演长征路上最为精彩的经典之战: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5月24日夜,红军先头部队1团突然出现在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并夺取1条木船。翌日9时,营长孙继先率领17勇士奇迹般强渡成功。然而,水急船少,红军无法迅速渡过。
1935年1月1日,红军成功突破乌江江界河,乌江战役取得胜利,使红军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召开的,这次会议对党和革命起到了挽救作用,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年元旦,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耿飚化装到乌江江边侦察,他刚刚接到强渡乌江的任务。乌江素以天险著称,为遵义的天然屏障。江面宽约250米,深不可测。水流湍急,水温仅有10度,对岸敌人密布岗哨,工事坚固。这么宽的江面,如没有渡河工具,渡过几乎不可能。
《一袋干粮》:在艰苦的长征途中,一位红军小战士携带干粮袋,经历了种种困难,最终将干粮袋传给了另一位战士,体现了红军战士间的深厚情谊和无私奉献精神。
雪山小太阳 在1935年6月,红军挑战夹金山。这座峰峦起伏、白雪皑皑的大山,连神灵都敬畏。狂风夹杂着雪花,咆哮着,似乎连雪山都在颤抖。队伍行进缓慢,严寒、饥饿、稀薄的空气不断侵袭着这些坚定的战士,不少同志在这片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